李鹊镇:沃野田畴满目新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秋天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个“吨粮乡”——李鹊镇的田间地头,曾经播种的希望,正一点一点看到回报:瓜果飘香、粮食满仓、产兴业旺;成功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镇;“李鹊小麦”“广饶面粉”“广饶小米”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这是李鹊镇乡村振兴的坚实印记,是李鹊人投身农业收获的幸福“果实”。今年以来,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李鹊镇紧紧围绕“五大振兴”,坚持以创建促提升,进一步整合资源、放大优势,聚焦规模化、高效化、精致化,在东部巩固提升市级乘南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成果,在西部谋划推进小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聚力整建制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镇。

粮食安全有“粮策”

  

当前,虽然夏收已远,秋收未至,但在广饶县汇通粮食有限公司院内,满载小麦的车辆依旧来来往往,经过取样、测水分、计算粒比重、测内在指标、过磅等一系列环节后,车辆便进入卸粮坑开始自动卸粮。

“一卡车粮食从自动进入卸粮坑到进入特定品种库,整个过程只需要15分钟。所有操作均可在PC端完成,实现一键启动、自动入仓。”该公司总经理刘岩介绍道。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升源自“智慧粮仓”的建成投用。该公司实施了投资8500万元的“广饶汇通粮食交易智能云平台及80万吨粮食仓储物流建设项目”,主要建设粮食储备仓库、粮食物流仓及粮食质检中心,配套全流程自动化设备及中转物流设施,使粮食烘干、保温、通风、环流熏风、输送等多道程序一气呵成,实现了粮食自动分级,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作业时间。“新项目投用后比起以往传统的储存方式省时省力,既帮助农民减损增收,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刘岩说道。目前,该公司总仓容达到13万吨,粮食年购销总量达到80万吨,带动1000余名粮食经纪人从事粮食收购、物流行业。

粮食贸易是广饶县汇通粮食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该企业与中粮集团、香港南顺食品、益海嘉里等国内专用粉加工行业一线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对中粮集团的优质小麦供应量达到了16万吨/年,占中粮集团在山东地区采购量的80%以上。借助在粮食收储上的体量优势和资源优势,该公司还积极引导组织优质小麦规模化订单种植,发展优质小麦订单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订单种植户发放良种、化肥等生产资料,再以高于市场上同时间、同品种小麦的价格进行粮食回收,为广饶及周边地区粮食种植大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实现种、管、收,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全产业链服务和订单生产。

李鹊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土质肥沃,7.2万亩耕地全部属于井灌区,建有高标准农田5万亩、水肥一体化2.5万亩,玉米、小麦播种面积每年9万亩左右。为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实施了标准化良田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农田节水灌溉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道路通、沟渠顺。同时,谋划打造粮食全产业链,实施好汇通、祺顺等2个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黄河三角洲高端优质粮食智能示范区项目建设,以无人智慧农业为亮点,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耕播、水肥、植保、收获、仓储”五大智能操作系统和一个日常管理智慧平台,实现粮食全产业链的自动化作业;项目建成后,优质小麦、玉米年产量可达到3000万斤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吨半粮”。

现代农业有“能人”

  

走进广饶县张守凤家庭农场的智能钢构温室大棚,成熟的菜椒挂满枝头,长势正旺,农场负责人刘超和工人们忙着采摘、外运,丰富市民“菜篮子”。“我们农场种的甜椒肉质浓绿、口感爽脆、汁多味美,生吃、凉拌、做菜都行,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刘超介绍道。

高品质的农产品离不开科技的保驾护航。在温室大棚内,一套先进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可以随时监测棚内以及作物生长的各项数据,并实时传送到省数据平台,然后专家根据数据对作物生长进行客观指导。“原来我们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露天种植,品种单一,生产成本高,质量也无法保证。现在不仅建设了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而且植入智能化科技力量,探索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刘超说道。目前,农场种植规模达到了2100亩。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整天和土地打交道的刘超曾经是一名国企白领,7年多的时间,“归雁”变 “头雁”,她已经转变成一名拥有高级农艺师证书的地地道道的职业农民,经营的农场也由原来的单一胡萝卜种植发展成现在的优质粮食、大棚蔬菜等复合型家庭农场,示范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并为300多名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新农人”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实。

在李鹊镇,像刘超一样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还有很多,徐立俊是返乡创业第二代大学生的代表之一。在李鹊镇木子庄园的桃园里,徐立俊采摘完桃子后,紧接着钻进了鸡舍。

去年冬天,25岁的徐立俊用一辆大卡车载着他的100多只鸟、20只羊、100多只观赏鸡从龙口市来到了李鹊镇,追随他的师兄李国敬。这个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新农人,立志要跟师兄一起在木子庄园打造一个观赏鸡王国。目前,他主要负责观赏鸡的日常管理与育种。

据统计,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有12名大学生返回家乡李鹊镇创业,他们有的种地瓜,有的种菜,也有的养鸡。在这批人的带动与感染下,2020年年初至今,又有26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来到李鹊镇创业,当地人把他们亲切地称为“大学生二代”。李鹊镇缘何能批量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该镇大力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制定出台《李鹊镇现代农业支持奖补管理办法》,帮助协调贷款、奖补产业基地、创业资金1500余万元,积极协助对接山东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农科院等20余名专家教授,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大力实施将返乡创业人才培养为党员、返乡创业党员培养为致富带头人、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三向培养”计划,围绕农技知识、电子商务等内容,开展线上线下培训5000余人次,累计孵化电商“新农人”15名,技术服务输出覆盖省内5个地市、15个乡镇,培育“田专家”“土秀才”100余人,着力培养一支自身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乡村人才队伍。            

农旅融合有“钱景”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李鹊镇“研学小镇”就会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在这里享受吃、玩、学、赏全方位体验,好不热闹。在“水上项目区”,水上高尔夫、草船借箭、龙舟比赛等项目,让游客们乐在其中;在“拓展训练区”,丛林穿越、龙洞脱险、勇攀高峰等项目新颖独特、玩法众多;在“农耕体验区”,采摘葡萄、种植蔬菜、喂养家禽等体会劳动的快乐……

“研学小镇”是李鹊镇今年重点打造的10个乡村振兴项目之一,作为“研学小镇”的核心区域,黄东村研学基地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土地、院落和水面,融入当地生态资源、历史文化、乡村元素和民俗风情,形成“拓展训练区”“农耕体验区”“水上项目区”“儿童游戏区”四大功能区,推出“家乡·童年”游戏、庄园“趣味课堂”、探趣“农耕体验”、“户外生存能力训练”等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农耕文化、孝德文化、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

来自潍坊的贾春梅在朋友圈看到“研学小镇”的游玩项目后,专程驾车一个多小时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田园文化、乡土知识,在这里不仅体验了乡村生活,还了解了一些农业知识和历史故事,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非常有意义。”贾春梅满意地说道。

而伴随着“研学小镇”的投入运营,不仅唤醒了乡村沉睡资源,而且聚集了人气,拉动了消费,周边民宿建起来、特色小吃店开起来,群众就业有了门路,农旅产业逐步发展起来。“节假日的时候,我们村的人气特别旺,村民们经营的小店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忙活起来亲戚们都来帮忙……”黄东村党支部书记韩浩祥满面笑容地说。

据悉,李鹊镇“研学小镇”投资2500万元,整合了赵家庄伏击战史迹馆、木子庄园产教融合基地、盛源蔬菜合作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15处文旅农旅资源,辐射周边15个村庄,打造集教育教学、文化传承、农旅体验、劳动实践、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研学小镇,为全县及周边地区群众研学游、近郊游、休闲游提供了便利,带动全镇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目前,研学小镇已接待研学团队20余批,游客10000余人次。

在李鹊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个个小乡村逐渐走向新生,以“旅游+”焕发出新的朝气和活力。依托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李鹊镇盘活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文化研学等新业态,探索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整合李鹊古槐、赵庄伏击战遗址、九龙口民间艺术馆等30余处文旅资源,提升“旅游+非遗”“旅游+研学”等精品旅游路线5条。主动帮助农户扩大宣传,征集宜居家庭农场采摘、张守凤家庭农场农事体验、集贤苑景区旅游观光等项目25个,绘制图册、统一推介,通过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推送,阅览量超10万人。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契机,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美丽小镇,提升全镇人民的幸福指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