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樊城:让“大体育·阳光运动”惠及每名学生

9月1日,开学第一天,位于樊城区太平店镇的襄阳市第四十四中桥牌社团的学生来到学校桥牌室,同刚刚获得省运会金牌的同学们进行“实战”练习,切磋桥牌技艺。

在刚刚结束的省运会上,来自四十四中学桥牌队的学生代表襄阳出征,包揽省运会桥牌项目4块金牌,二十中学学生邵若尘和三十五中学学生曾筠雅获女子初中组4×100米接力赛获金牌,晨光小学学生薛佳洋获女子射箭50米反曲弓金牌,四十七中学学生李祖钦获游泳项目两金一铜……

亮眼体育成绩背后的“成功密码”,正是该区持续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抓实体育大课间,广泛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之路,始终坚持“让运动成为习惯,让健康伴我成长”的校园教育理念。

今年3月,樊城区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大体育·阳光运动”。同时,区教育局还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大体育”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聚焦体育大课间、体育教科研、师资配备、体育社团、体教融合等核心问题。

在保障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的同时,为深化大课间体育活动,该区在大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鼓励学校积极在大课间开展操舞类、技能类、体能类、游戏类等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并制定校级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整体水平。

在人民路小学,每到大课间,2000余名师生随着音乐的变换轮流切换运动项目,从广播操到跳绳、从仰卧起坐到拍篮球、从立定跳远到踢毽子……看着孩子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的场景,校长李远宏掩不住内心的喜悦,“我校的运动场三次扩张,面积增加了8200多平米!”

为支持发展学校体育事业,樊城区多方筹措资金征用校园周边土地、拆除了城区9所学校的家属楼,腾出场地扩大运动场面积……让学校更为欣喜的是,分配而来的体育老师更多了,学校体育器材种类也日益丰富,体育社团活动也得以蓬勃发展,孩子们锻炼的项目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运动选择,樊城区教育局提出了“1+1+X”学校体育发展模式,根据学校区域和实际情况,科学划分了诸如武术、操类、轮滑、舞龙舞狮、竹竿舞等项目的8个体育特色片区,各片区学校再单独选择一项三大球项目作为必选项目,并根据学校师资力量选择若干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进行系统式发展。为保障工作持续推进,樊城区教育局首次配备了专职体育教研员,并在各片区设置教研中心校,组织由体育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在专职体育教研员的带领下对各片区的体育教研、社团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

襄阳市樊城区王伙小学、普陀学校和清河口小学根据片区特色,联合成立了棒垒球队,三校共同训练、共同教研、相互竞赛,促进棒垒球队专业化发展。“我们在一起训练既收获了友谊,还夺得了省运会的奖牌!”“不光是棒垒球,我们学校还有十几种体育社团,大家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王伙小学棒垒球联队学生贾金妍和她的队友们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随着各类体育社团如火如荼地开展,该区涌现出一大批拥有各项体育运动潜能的好苗子。为了搭建更专业的平台,促进孩子们专业发展,该区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之路,和体育部门、俱乐部深度合作,引入校外优质教练资源进校指导,进入专业的体育场馆中进行训练,逐步形成了校内比赛、片区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体育竞赛机制,各学校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捷报频传:商务第三幼儿园在全国啦啦操比赛中荣获幼儿甲组集体花球冠军;襄阳市松鹤路小学的周鸿锦在乒乓球国青国少比赛中,荣获男子9岁组单打第二名并入选国家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大体育·阳光运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光伟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全媒体记者魏鹏 通讯员付晓方 聂志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