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 | 向伴侣隐蔽网购信息正常吗?

作者 |  北师大自我研究组

你曾偷偷藏了一些巧克力不让你的另一半知道吗?
你会故意不让另一半知道你在网上买的东西吗?
你担心秘密消费会破坏亲密关系吗?

(图源网络,侵删)

亲密关系通常具有开放和自我表露的特点,但有时人们会选择不告诉另一半他们的消费行为,保守他们的秘密。例如,其中一方可能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单独去吃麦当劳,或者把送到家里的包裹藏起来,或者雇佣清洁服务,但不告诉另一方。也就是说,这种消费本身是微不足道的——过去很可能是在另一半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却被故意瞒着另一半。研究者将其命名为秘密消费行为(secret consumer behavior),指有意向伴侣或另一半隐瞒消费的行为。

(图源网络,侵删)

在2022年6月发表在《消费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上的一篇研究中,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Kelley Gullo Wight、康涅狄格大学营销学助理教授Danielle J. Brick和杜克大学营销学和心理学教授Gavan J. Fitzsimons,探讨了人们不告诉另一半自己的日常消费行为有多普遍,以及后果会是什么。

此前大多数关于秘密的研究都集中在那些隐藏了重大负面信息的秘密上,比如创伤或婚外情。这些研究通常发现了秘密的负面后果。但该研究首次揭示出亲密关系中的秘密消费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Wight说:“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90%的人最近对亲密的人——比如伴侣或配偶——隐瞒了自己的日常消费行为,尽管他们也表示,他们认为自己的另一半不会在乎他们是否知道了这一点。尽管这些秘密行为大多很普通,但它们仍然可以积极地影响关系。积极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秘密消费的最佳描述是产品(65%),其次是体验(12%)和服务(10%)。最受欢迎的是食物或饮料(40%),其次是服装或珠宝或爱好(均为10%),礼物或捐赠(8%),以及健康、美容或保健产品(6.3%)。

(图源网络,侵删)

他们发现,对日常消费保守秘密——比如偷偷吃披萨或巨无霸,或者提前看电视节目——会导致轻微的负罪感,但也会驱使人们想要在他们的关系中投入更多,这是一种积极的影响。“更大的关系投资”可能包括在情人节为他们的另一半花更多的钱,或者愿意看他们另一半最喜欢的电影。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夫妻双方那里收集数据,并询问他们对彼此隐瞒秘密消费行为的情况。研究1A-B考察了秘密消费是否通常出现在亲密关系中,以及它们通常的表现形式。其次,研究者系统地测试了秘密消费的关键方面,例如,有意的(研究 2B)不披露的(研究 2A、2C)消费(研究 2C),揭示了秘密消费的一种情绪反应(内疚)和一种积极后果(以自我牺牲的形式对关系进行投资,以达到优先考虑关系的目的)。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Brick说:“我最喜欢的一个发现是,另一半之间经常对彼此保守着相同的秘密。在其中一对夫妇中,双方都报告说他们本应是素食者,但他们却偷偷吃肉。”

Wight认为,他们的发现为企业提供了帮助消费者秘密使用其产品的方法。例如,营销人员应该询问他们的消费者何时以及从谁那里使用他们的产品,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支持秘密的使用。Wight说:“我们发现,人们通常对特定的人(不一定是所有人)隐瞒消费,这意味着鼓励秘密消费不应妨碍其他营销策略,比如口碑传播。” 秘密消费对营销者和消费者来说是双赢的。

总之,该研究揭示,秘密消费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并揭示了这种行为在亲密关系中的后果。不过,该研究并没有探究人们为什么会做出秘密消费行为,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秘密消费的关系动机。例如,一个人选择不让亲密的人接触秘密消费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打架(例如,偷偷买一件衬衫来避免因为花钱而打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帮助他们的另一半(例如,偷吃糖果是为了帮助他们的另一半坚持健康饮食)。不过,在衬衫的例子中,个人保守秘密是为了预防(prevention reasons),而在糖果的例子中,个人保守秘密的原因是出于促进(promotion reasons)。两种原因如何作用于人们的秘密消费行为,进而对亲密关系质量产生影响,还有待未来研究的深入探讨。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说

不管怎么样,这项研究带给我们一个好消息——向伴侣有意地隐藏消费信息是常见的现象,还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那么,继续吧,保留你的秘密巧克力,这可能对你们的关系有好处!

心理学部各实验室、课题组运营有一批不同方向的优质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在大学堂后台自定义菜单点击“分类精选”-“友情公号”可以查看。今后的每个周六,大学堂都会转载其中一篇与大家分享,祝大家晚安。

作者 | 北师大自我研究组

来源 | SelfMindnSocialBrain

编辑 | N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SelfMindnSocialBrain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