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驿站|诺奖实验怎么做?现场操作当一回“诺奖获得者”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希望有更多的单位、社团和广大市民积极参加和支持科学普及工作。”9月17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暨第五届科普嘉年华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拉开序幕,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带来了云端寄语。据悉,本次全国科普日活动将持续到9月21日,期间,广州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187家单位和机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218场次。

在视频致辞中,钟南山预祝广州全国科普日活动圆满成功,并表示,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互动、参与、分享的科普盛宴,营造全市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厚植鼓励创新科学素质的沃土。当天还举行了科普大讲坛、科普微课堂、科普纪录片首发、科普秀节目表演、科普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向广州科技传播联盟首批科学传播大使、广州科普研究智库首批专家颁发了聘书,向2022年广州市科普工作优秀单位、优秀科普工作者和优秀科技志愿者代表进行了授牌。

主会场共设“非凡十年”科技成就展、生态文明、湾区前沿、“四深”(深海、深空、深蓝、深地)探索、乡村振兴、文明印记、数字互融、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科普未来等10大展区143个展位,集中体现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及科技成果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上的成效。

记者在科普嘉年华现场看到,广州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师生们特意带来了一些特别的装置,让市民们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一个诺贝尔奖级物理实验,堪称此次活动中的天花板。市民现场可以操作的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密立根油滴实验,以及队超声波速进行测量。

据负责人马老师介绍,“密立根油滴实验”是安德鲁·密立根在1909年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这一实验将微观量转化为宏观量测量,运用相对简单的仪器,作出比较精确且稳定的测量。

只见操作者将油从油雾室旁的喷口喷入,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调整(将监视器亮度调低,对比度调到最高,微调显微镜的调焦手螺),使得视场中出现大量清晰油滴,对其进行跟踪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如油滴下落速度等)处理,可以测试电荷的不持续性,计算出油滴中所带的基本电荷。

此外,市民们还可以通过现场报名后,在特定时间前往广州大学物理实验室,体验更多的诺奖级实验,当一回真正的“物理学家”。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的科学家们则向市民们展示了一套地热能变革性开采及高效利用技术:超长重力热管地热系统。据介绍,热管又称“热超导体”,其等效导热率可达金属良导体的1000- 10000倍,是目前所知最高效的传热器件之一。重力热管蒸发段位于冷凝段的下方,冷凝段依靠重力作用回流至蒸发段,通过工质在管体内的沸腾上升-冷凝下降过程,实现热能从蒸发段到冷凝段的长距高传输。用于地热能开采的超长重力热管长度可能为数千米、长度直径之比可能超过10000,热管的设计、制备和运行控制非常关键。

如何才能打造出不易生病的体质?如何实现轻松学习不遗忘?如何才能在健康成长的同时还能保证视力正常?广州市营养师协会则带来了一整套的营养膳食方案,在现场为市民们做起了解答。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丽告诉记者,协会最新推出了一套6至17岁学生营养餐食谱与膳食指导手册,为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膳食营养改善提供指导作用,也为其他学龄儿童的营养配餐提供参考借鉴。

据了解。活动期间,广州还将组织广州地区符合开放条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共97家,免费向市民开放。全市11个区同步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掀起科普活动热潮,着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普惠共享。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曾潇

校对 | 周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