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掏给植物园,《逐梦——植物园六十年》后记 | 读书

 作者 | 华新

8月,由张佐双口述,李明新整理的《逐梦——植物园六十年》一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采录、记录并整理了北京植物园(现国家植物园北园)老园长张佐双从事园林工作60年的主要经历和生动细节,并配以大量历史图片,既真实感人又丰富而传奇。伴随着北京地标性的植物园的建设和发展,他的回忆和讲述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不可替代性和文献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园林行业几十年奋斗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文节选了曹雪芹纪念馆原馆长,该书整理人李明新所作后记,希望达到观一叶而知秋的效果。

把心掏给植物园


——为老园长张佐双整理口述史后记(节选)

曹雪芹纪念馆原馆长 李明新

能为我的老领导张佐双整理口述史的文字,是我的荣幸。

有的人来到这世上,是带着使命的。北京植物园的老园长张佐双就是这样的人。

1962年,16岁的他抱着能加入共青团的单纯想法来到植物园,在一片荒芜的河滩上,老园长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成为植物园园长,他也不知道北京植物园能在自己手里渐变为北京市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更不知道植物园能出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植物专家。

在他参加的新职工入园动员大会上,当时北京植物园的李孝礼书记和林庆义主任,面对一群生龙活虎的年轻面庞,为大家讲了1954年10位年轻人给毛主席写信,信里提议在北京西山建设国家植物园,同时还为他们展示了植物园的规划蓝图:未来会有一座大温室从脚下这片荒滩上拔地而起,当北京的冬天室外冰天雪地时,人们可以欣赏到室内百花齐放;未来的植物园还会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林主任说,你们在这里工作会很有前途的。

于是一颗梦想的种子就此种下。10年技术工人、10年技术员、10年副园长,16年园长……2022年,他已经伴随这座植物园走过了60年的历程,老园长已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小青年,走到年逾古稀的今天,但是那颗逐梦的心始终没变,令他欣慰的是,最初的梦想今天已经实现。

“我认为张佐双园长一生最重要的是他对共产党、对新中国的一种热爱。他在植物园领导岗位上的那些年,特别是任园长的16年里,植物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退休以后,老园长依然释放着情怀,他对园林事业的忠诚,对植物园事业的挚爱,倾尽心血的执着始终没有变。他几十年无怨无悔的付出,只为了首都北京能有一座国家植物园。”“老园长不仅有激情,不仅干练,最重要的是敬业乐业。”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原党委书记、曾在植物园任副园长的郑西平如是说。

我曾认真地问过佐双园长,在拼命干活还被委屈的年代,您怀疑过客观环境吗?他说从来没有,都是我自己努力不够。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共有的意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植物园里的年轻人”,用我们今天无法理解的激情和无法承受的体力付出,一镐一镐地刨,一锨一锨地铲,在荒河滩上种下了一棵棵树苗,为植物园的蓝图铺上了一层底色。营养匮乏,繁重的体力劳动,几乎所有的老职工身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当他们提起那个奋斗的岁月,燃烧的激情仍在迸发噼啪作响的火花。“他们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累都受过,但是植物园建好了,收入提高了,他们都老了,退休了,什么福都没享着。”老园长说到当年的那群小伙伴儿,难抑激动之情。这,也是他后来主持植物园工作后,对与他一起奋斗过的老职工格外关心的原因。

1948年,他2岁,做医生的父亲追随杨扶青去了台湾。没多久杨扶青接到祖国大陆的召唤,转道香港回到了大陆,做了新中国的高级干部。而从老园长懂事起,父亲在台湾这件事,是他一直挥之不去的噩梦。他放弃了上高中,想着做个工人,努力工作,单纯地认为这样也许就能入团了。他抱着这个纯真的想法,初中毕业来到了北京植物园。

做技术工人的时候,老园长拼命干活,以此来证明自己对共产党的热爱,心想也许能够摆脱父亲在台湾这件事对他入团的影响。直到25岁生日的头一天晚上,团支部书记告诉他,明天你的年龄就到期了,不可能加入共青团了。对于从小受革命老人杨扶青的教育,又有姐姐、姐夫的鼓励,哥哥的榜样,老园长一直觉得入团是得到组织认可的标准。这种打击是巨大的。但是,24岁的老园长只是倔强地问了一句:入党有年龄限制吗?书记说没有。好,我明天早上交一份入党申请。

党的考验是漫长的,每年“七一”前夕,张佐双都向党组织递交一份申请书,12年就这么过去了。这期间,他做了10年技术员,在老主任俞德浚的推荐下,他荣幸地上了“721大学”,因为老园长不计得失、不断努力的表现,职工看在了眼里,领导记在了心里。

10年技术员,老园长和同事们从全国各地引种、收集植物种类。每次出差,他都自费买上两条三块八一条的大前门香烟,在与外地同行,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傅交往时,他都恭恭敬敬地递上烟,虚心地向人家学习。苹果、牡丹、竹子、玉兰、雪松、龙柏、水杉、马褂木,这些已经在北京植物园土地上成为骨干的植物,哪一种哪年从哪里引种来的,他如数家珍,都像他亲手带大的孩子。这种感觉是外人所不理解的,是属于植物园人自己的快乐。

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台属终于可以入党了。很快,老园长的组织问题得以解决,他不再是“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而是从组织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的政策让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几乎在入党的同时,因为符合“四化要求”,老园长进入了领导班子,担任了植物园的副园长。这个时候,他已经在植物园勤勤恳恳干了21年。21年里他积累了植物园几乎所有一线工作的经验,学习储备了干好植物园的必要知识,也积累了人们对他的敬佩,以及领导们的认可。

张佐双副园长在工作上从不推诿,没有私念,领导分给的工作,他都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出色地完成。1993年,张佐双被任命为植物园园长,接下来的16年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行政一把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移植大银杏。1994年秋天,京通高速路扩建,路两侧栽植的银杏树等待移苗,首都绿化委员会的领导,分给了植物园一批银杏苗。近40年生的大银杏对植物园来说,是难得的造景树种。那批引过来的银杏至今已经有60多岁了,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外那片银杏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每到仲秋,金灿灿的绚丽肆意洒脱。但是老园长怕谈起这件事,因为在那批银杏起树装车的时候,园里一位优秀的班长张万春因公牺牲了。

要做成一件事并不容易,但是老园长用他的智慧,让植物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放过每一次宣传植物园和争取资金的机会,为植物园筹到一笔笔建设资金,用它们建设了盆景园,扩建了芍药园、提升改造了海棠栒子园,完成了科普馆的布展,整修了樱桃沟,新建了梅园,实现了卧佛寺大修、治理了水系,植物园内现有大大小小9个水面涵养着植物,点缀着植物园。最亮目的是建起了亚洲最大的展览温室,实现了30多年前的梦想。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展示,北京植物园被评为市民最喜欢的公园,获得最佳植物园“封怀奖”荣誉,成为首都北京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一切,都与老园长的努力分不开,与他的作为分不开,与他那颗热爱植物园的心分不开。他把他的心,掏给了植物园。

▲8月27日,张佐双口述史《逐梦——植物园六十年》出版座谈会在国家植物园(北园)举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