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杨芳林乡:传统产业展新姿

杨芳林乡位于通山县城西南,与崇阳县港口乡毗邻,境内山川秀美,溪流纵横,林木青茂,资源丰富,水能、林木、理石、煤炭等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极高。该乡是湖北省生态乡镇,湖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乡镇,咸宁市乡村振兴乡镇。

村道蜿蜒、屋舍俨然、河水潺潺……随便走进杨芳林乡哪个村庄,青山绿水之间,展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新图”。在这里,有酱品的美味佳肴,有茶叶的芬芳清香,有森林氧吧的田园气息,有鲜花满谷的欣然怒放……

一品酱的前世今生

杨芳酱品,因出产地杨芳林而得名。它不仅仅是通山特产,还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杨芳酱品系列“杨芳酱油”和“杨芳豆豉”均成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早在300多年前,杨芳酱品就因调味独特而远近闻名,并被列为大清宫廷上等贡品,以其香浓味醇、汤色厚爽、开胃健脾、滋补健身而响誉湘、鄂、赣的周边地区。

吉明瑜已是古稀之年,他的话语完全可以在当地“酱史”和现代科学中得到佐证。数百年来,杨芳酱品以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销售则依靠口碑相传,尽管在改革开放后巅峰时期杨芳街(现为杨芳林社区)曾一度家家户户兴起,却始终没能跨出大山,走出界水岭。1987年,经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杨芳酱油含人体需氨基酸17种,含氨基酸总和达10.76%。1998年,杨芳酱品厂生产的“杨芳酱油”因酿制古法、原料自然、风味独特而斩获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中国市场名牌产品”称号。

记者了解到,吉利通豆制品厂年产值近100万元,初期营销模式依旧单一,产品主要提供给通山本地土特产店和餐馆,虽然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有所尝试,但由于宣传推广、人才缺乏等原因制约,市场销售依然难有较大的突破。据统计,全乡目前个体共兴办了35家酱油作坊,年产酱油十余万公斤,杨芳林社区两大规模酱品生产企业的另外一家开元酱品厂,尽管产值达到了400万元,但问题可谓大同小异,明显存在着发展不快、不大、不强。

“近年来,我们乡党委已充分认识到杨芳酱品的短板问题,本着从整个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一是保原料,大力扶持牛肝豆种植合作社发展,加强技术指导,带动种植农户的积极性;二是促合作,加强校企技术攻关,解决生产工艺过程的难题;三是引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倒逼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运用现代化企业体制管理模式增规模、塑品牌、扩市场;四是定标准,利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制定符合杨芳酱品实际的传统工艺标准,确保品质上乘稳定。”在采访现场,杨芳林乡党委书记陈文斌胸有成竹、掷地有声的一番话,让记者蓦地看到了一个“酱品小镇”的宏伟雏形正呼之欲出。

一叶茶的涅槃重生

杨芳林的茶业由来已久,早在200多年前,就有广州茶商慕名来此收购茶叶,“瑶山”红茶更是直销英国伦敦,据说当时的世界地图不标通山县城,却必标“杨芳林”这个茶名赫赫的中国古镇。到了近代,瑶山红茶先后获得东南亚赛会二等奖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牌奖,与国酒“茅台”同获殊荣,当时引起万众瞩目。随着瑶山红茶的声名鹊起,一时间,杨芳林成为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重镇,一条古朴厚实的石板街,两边栉比相邻的木板铺面,南来北往的商贾穿梭其中,当时被誉为商业繁华的“小汉口”。

为了重振“瑶山红茶”这个百年老品牌。2019年,杨芳林乡积极引进湖北钱锦世纪茶业有限公司落户郭家岭村,决定成立千亩白茶基地。千亩白茶基地占地6000余亩,计划投资4.2亿元,规划分三期建设种植基地、加工园区、休闲体验区、露营场地四大板块,计划打造成集有机茶生产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茶业观光园。

据记者了解,该基地前期累计已投资1.2亿元,定植“喆白”白茶2000余亩,硬化产业公路8公里;加工园区建成发酵室、制茶车间、库房、冻库、员工宿舍等生产及生活设施;休闲体验区修建观光亭3座,建成制茶体验馆。这样,游客既可游览翠绿的茶园,静心品茶,也可自摘自做茶叶,体验采茶制茶乐趣,还可观看制茶表演和茶道表演,学习茶道。目前,于2016年底定植的第一批500亩茶园已进入初采期,预计今年可采干茶5000斤,按照600元/斤的回收价格计算,今年可实现产值300万元。在基地全部定植进入丰产期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安置300余人就业。

“虽然我是通山的外来女婿,从来没有做过茶叶行业,但并不代表一时头脑发热,当初确实对‘瑶山红茶’情有独钟,后来考虑到长远打算,本着万分慎重的原则,结合行业专家的意见,先将白茶基地建设起来,然后将成功经验复制到这个百年品牌当中。去年我们联合乡政府在基地成功举办了首届白茶节,随着今明两年将有三分之一的种植茶叶进行丰产期,届时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从湖北钱锦世纪茶业有限公司法人丁海锦的话里,可以知悉他从事缜密,为人品格更是令记者动容。“说实在的,我是担心辜负了乡政府和乡亲们的殷切期望。”

“我们坚持白茶、红茶双茶并举,白茶支持业主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改造加工车间、开展品牌创建,以杨芳林为白茶生产基地,以上海为品牌运营中心,努力把杨芳白茶推向全国,做响杨芳林“白茶”品牌。红茶积极挖掘杨芳林本土红茶的发展潜能,改造老茶园,引进新工艺,提升茶品质,做响‘瑶山红茶’品牌,重塑‘名茶之乡’名片。”不仅仅是湖北钱锦世纪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海锦具有深厚的茶叶情愫,已在杨芳林乡任职6年的乡党委书记陈文斌同样每时每刻都牵挂着“瑶山红茶”的命运前途。

一林竹的田园风光

翠阜青林烟叠重,朱楼画阁雨空蒙。就像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湖北省通山县杨芳林乡郭家岭村在烟雨蒙蒙中,村内池塘环绕,翠竹婆娑,古树掩映,楼阁壁画,一派绝美田园风光,吸引了无数外来游人。

秋风爽爽,山高林密,竹林精舍,记者众人乘车前往郭家岭竹林风生态园,一路上随处感受到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竹林风生态园占地10500亩,规划建设入口服务、生态观光采摘、水上娱乐、运动休闲养生等四大功能区,总投资8亿元。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4.26亿元,已建成入口服务区4000平米接待中心、400平米观光竹楼;生态观光采摘区建成1600平米家禽养殖场、320平方米葡萄钢架、7000平米的现代化室内水果采摘棚;水上娱乐区建成一座库容7万方的水库、一个水面20亩的垂钓中心及亲子嬉戏区;运动休闲养生区完成造林绿化3000亩,栽植有车厘子、樱桃等名贵果树,桂花、香樟等乔木,红豆杉、金木丝楠等珍贵苗木,森林氧吧初具雏形,1000平米的禅房完成平基,即将动建……

竹林风生态园负责人徐永明原本是通山县南林桥镇人,也是慕名而来的回乡创业者。“到目前为止,园区已带动18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聘用周边农民用工3000人次,初步预计每人可创收将近5000元。”沿着曲折崎岖的山路而上,不到四十的他一边熟练地开车,一边热情地介绍,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还要小许多。置身林中,对应着满山翠竹和耸天松柏,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别样韵味。

走出特色乡村振兴路,乡村沃野绘新景。近年来,郭家岭村完成了村庄立面改造、亮化工程,配套有健身广场、露天戏台等文体设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群众精气神十足。在发展产业上,引进资金数亿元,重点打造万亩竹林风生态园和千亩白茶基地,集种植基地、苗圃博览、园林观光、水果采摘、水上娱乐、户外拓展、休闲康养、丛林氧吧、茶道表演等多功能于一体,带动周边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共同致富。

如今,郭家岭村风光如画,环境静谧闲适,鸡犬相闻,村道纵横交错,整洁有序,湖光山色,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点缀其中。每到农闲时分,村民们自发来到休闲文化广场,敲起锣鼓跳着舞,一起歌颂祖国欢唱党,将幸福的美好日子过成诗与远方。

一谷花的生态美景

每到阳春三月时,漫山遍野的樱花尽情开放,美丽壮观;五月初,樱桃果桂满枝头,形如珍珠,色如玛瑙,味道苦中带甜,回味无穷……樱花谷位于通山县杨芳林乡横溪村上郑“打底凹”,海拔800多米,野生樱桃树连绵6公里,有数十万株。每年都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踏青赏花,摘果游玩、品尝当地特色农家饭,尽情地享受着融入大自然的乐趣。

“其实,我是在外做市场营销的高管,当初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樱花谷’原生态的美丽风光,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后来真正投资的时候,才意识到创业的艰辛不易。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几年下来,心里总装着如何把‘穷山沟’变成‘富山村’,至始至终有一种回馈乡村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面记者的询问,樱花谷旅游开发公司负责人江波涛如此吐露心声。

事实胜于雄辩。万亩樱花谷项目给当地乡村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早在项目规划范围内用地时,除一部分是用地置换外,更多的是租赁当地村民荒山和荒地,不但防止了土地荒芜,还给村民带来一定的收入。多年来,樱花谷旅游开发公司主动承担起13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30余个劳动岗位,年劳务支出80余万元。

“我们不等不靠不要,自己刨出一条路来。只有路通了,什么都方便了,还能做点小生意。”至今,横溪村支书金良勇谈起当初集资修建前往樱花谷的村道这段路的故事时仍充满了激动。

“下一步,我们将以樱花谷万亩野樱花为引爆点,搭建可为广大游客提供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樱花小镇’,以应对大客流,为各地游客提供贴心服务。”乡党委书记陈文斌如此表示,胸有成竹的坚定神情一览无余。“生态是乡村振兴之本,产业是乡村振兴之基,我们既要保护生态守护好青山绿水,又要创业兴业谋求快速发展,不断做强绿色茶叶产业、蓝色光伏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最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全部吃上‘绿色饭’。”

一副美的前景蓝图

白墙黑瓦的徽式农舍,古色古香的长廊桥,清澈见底的小河流,自娱自乐的百姓大舞台……走在湖北省通山县杨芳林乡高桥头村,可见村民载歌载舞,沿途道路整洁,空气清新,随处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站在河坝观景带,放眼望去更是美不胜收。

高桥头村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省级试点,位于幕阜山绿色产业经济带,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居于大城山和北山怀抱之中,民风民情淳朴,自然风光旖旎,杨芳河蜿蜒而下,幕阜山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一座300年历史的古廊桥连接两岸,具有典型江南山水的小桥流水人家原貌。

高桥头村素有“长寿村”美誉,全村共计3240人,80岁以上长寿老人有50人,其中90岁以上10人,百岁老人1人,相关指标远高于“世界长寿之乡”认定标准。全村2019年底实现整体脱贫,全力做好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制定了“五个一百”乡村振兴计划,即一百亩以上的水果采摘园、一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一百亩以上的有机稻种植、一百亩以上的油茶产出,采取“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经营模式,直接带动了一百户脱贫户致富增收,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近年来,杨芳林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高桥头村“五个一百”项目带动效应明显,郭家岭村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新丰、株林村投资建成百亩黄精中药材基地,横溪村投资建成百亩果园基地,杨芳林村建成百亩蔬菜基地,基本上形成了“村村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除此之外,在杨芳林村和晓泉村,一座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5000亩、客量为205MW的光伏复合发电站正在兴建……

“截至目前,2022年全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储存项目354个,第一批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批复15个,其中产业项目10个,共落实财政扶贫资金111.5万元。”杨芳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炳介绍说。

樱花盛开时节大城山、樱花谷吸引上万名游客进山赏花;郭家岭村千亩白茶基地,“采茶游”游客络绎不绝;竹林风生态园、雨田农场、忆江南、陌上花开、八仙埫等特色农旅项目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大城山、北山资源开发加快步伐,温泉康养小镇准备整体包装对外招商,不久将成为杨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咸九高速杨芳林出口段竹园隧道右洞顺利贯通和罗成岭隧道深入洞内作业,意味着全乡乡村振兴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可喜局面。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杨芳林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通山台记者 全京兆  特约记者  廖辉军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