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十年成就巡礼17

重庆高新区:全力筑造科创中心

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高水平建设科学城,全力打造“科学之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产业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重庆高新区通过引、育、培等方式,加速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术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85%。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重庆高新区集聚了广达、英业达、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西永微电园和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产品门类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汽车电子、软件技术等领域。

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重庆高新区不断补链强链,生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北创新、中孵化、南制造”的总体思路,布局“三园多点”,推动产学研医在空间上联动发展,形成12平方公里承载大健康产业的新空间,着力打造承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生命芯谷”。

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重庆高新区紧盯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加大招商力度,目前已招引国家电投西部生态能源研究院、重庆绿动低碳综合能源项目、清安新型储能科研院等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项目。

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2021年,重庆高新区直管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88.6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为重庆市第一。

衢州高新区:演绎六大产业“合奏曲”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衢州高新区于2002年设立,2013年获批成为国家高新区。衢州高新区始终坚持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发展,奋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为衢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和火车头。

十年来,尤其是近两年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引领下,衢州高新区实现平台能级大跨越。同十年前相比,营业收入从320亿元增至2073亿元,增长54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401.8亿元增至1340.5亿元,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53亿元增至256亿元,增长38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38亿元增至152.8亿元,增长302%;进出口总额从76.2亿元增至316.5亿元,增长315%,在衢州市占比达64.4%。

十年来,衢州高新区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打好引、育组合拳,市县一体谋划、一体布局,有步骤、有计划、系统性打造产业链硬核力量。

聚焦招大引强,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衢州高新区聚焦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特色轻工、芯片及传感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六大产业,紧盯世界500强、央企、上市公司等,突出精准招商,“链主型”“链条型”“科技型”项目不断引进。十年来,共引进项目460多个,协议总投资额达2446亿元,华友、吉利、金瑞泓、一道等链主企业先后投资落地。

聚焦成果转化,积蓄产研一体粘合力。衢州高新区深度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科研院所等融入衢州创新体系。该高新区获批成为浙江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氟硅钴新材料和空气动力装备列入浙江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名单,衢州氟硅技术研究院列入浙江省重大区域创新服务平台;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衢州“两院”实验实训基地及中试实验室,目前已建成投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余项。

黄三角农高区: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应时代之变,立时代之潮。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于2015年10月由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2021年,黄三角农高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亿元。

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盐碱地综合利用蹚出新路。黄三角农高区积极转变盐碱地综合利用理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培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由单项治理技术向技术综合集成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生态智慧农业转变。与此同时,因地制宜、适地而用,实行盐碱地“三级利用”,即轻度盐碱地重点示范发展粮油和饲料粮产业,中度盐碱地重点示范发展生态草牧业、中草药产业,重度盐碱地重点示范开展植被修复,涵养生态,为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及中低产田改造提升提供示范借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盐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黄三角农高区按照“一园一所一企业一基地”(即1个产业孵化园,搭建1个科研创新平台,成立1个专业化运营公司,建设1个规模化产业基地)的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模式,围绕“政产学研金服用”多领域开展合作,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生产经营、融资服务、市场拓展全链融合贯通,培育壮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逐步呈现。近年来,黄三角农高区推动区乡布局一体化。突出盐碱特色,紧扣“农”“高”定位,围绕小清河、支脉河生态轴线,构建“两核三带八组团”的发展格局,打造以滨海盐碱地生态风貌为特色、盐碱地现代农业为支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的乡村振兴特色“齐鲁样板”,勾画科韵浓厚、产业振兴、区乡交融、生态宜居的盐碱地特色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来源:科技部火炬中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