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圆梦援疆路

从“输血式”支援到“造血式”支援转变,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是山西省汾阳医院援疆医疗专家张艳丽的期盼,更是她实现援疆路的一个梦想。

image.png


张艳丽是第四批支援兵团共青团农场的一名援疆医生,在疫情期间,她针对医院的病人腰腿疼痛,再加上医院已经两年没有开展中医诊疗,中医医生匮乏,职工群众在家门口看不了中医,解决不了病痛,中医的匮乏困扰着农场的老百姓就医。共青团农场中医科主任医师张艳丽说:“来共青团农场援疆是我人生最大的一个梦想,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于农场的百姓,让他们在家门口的能够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技术,也是我们援疆的一个初心。除了为我们的百姓健康服务以外,我还要做好传帮带工作,为这里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医师, 把中医更好的传承下去,为这里留下一个带不走的队伍,将中医科发展的更强更大更好。”

到医院后,张艳丽发现团场医院的业务范围比较局限,能开展的诊疗业务也比较基础,经过前期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重点发展专科,全力推进重点人才培养的工作方向。共青团农场援疆医生张艳丽说:“来到农场医院以后,发现咱们的基础设施还是挺好,但是真正缺乏的是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来了以后,进行各种诊疗规范,规范科室的各项诊疗制度,全面的开展各项诊疗技术,比如说开中药、针灸、火罐、理疗,将我们现有的一些工作能更好的开展起来,另外我们要开展各种学习讲座,将一些更专业的知识,更好的灌输给我们的年轻医师, 带领我们的年轻医师下到社区连队,通过这些下基层服务,让我们的年轻医师,更好的去接触患者,更好的了解特殊的病种,以便为将来的服务打下一些基础。”

共青团农场中医科医生李慧敏说:“张老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让我更能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疾病,更科学的制定诊疗方案, 更好地服务患者。”

image.png


张艳丽结合自身特长,毫无保留地培养医疗骨干,根据本地医生的特点,开展一对一的诊疗技术操作培训,着力增强各科室医务人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打造一支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疗人才队伍。共青团农场援疆医生张艳丽说:“我发现咱们这边的辅助科室很多的,一些常规的诊疗项目都没有开展,乳腺和甲状腺B超,在之前都是空白,我们来了以后,这些技术这些项目都全面开展起来了, 也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病人,让他们及时的去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共青团农场居民王军说:“我们山西援疆专家到我们农场医院,解决了我们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医的困难,这样职工群众很方便, 医术也特别好,从我本身可以看到,有很大效果,感谢我们山西援疆专家。”日常诊疗中,张艳丽耐心地询问每一位患者,反复沟通,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共青团农场居民李学彬说:“扎了两个礼拜针,感觉挺好,张医生还是援疆的, 挺不错的,现在我感觉我身上好一半了,原来胳膊抬不起来, 现在好多了,她扎的挺不错的,以后张医生把我们农场的所有患者,治的好好的 ,棒!”

山西援疆专家张艳丽开展中医诊疗以来,病人量也是从0逐步增多,日问诊量达到了50人次,累计诊疗人数近千人。她对工作踏踏实实,医技精益求精,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实现着她的援疆梦。共青团农场援疆医生 张艳丽说:“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共青团农场将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我的援疆工作中,为这里的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image.png


这几年,山西省每年都会选派援疆医疗人才来到共青团农场,开展医疗救治、临床教学、学科建设、义诊体检等医疗卫生服务,以师徒结对等形式提升医疗专业能力,努力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