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 家国天下——纪念贺麟先生诞辰120周年

贺麟,四川省金堂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1953年,贺麟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历任第一、二届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第四、五届民盟中央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学贯中西 

一生献给哲学研究事业

贺麟,字自昭,1902年9月20日出生于金堂县五凤镇。“诗书传家”“锄经种德”的贺氏祖训、家规对其影响深远。

1917年贺麟到成都联合县立中学(今成都石室中学)读书,国文老师说他是全校少有的能把文章写通的人。1919年,17岁的贺麟,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深受梁启超、吴宓等名师影响。在梁启超指导下,他写成《戴东原研究指南》,发表于《晨报》。在吴宓的影响下,贺麟踏上了翻译、介绍和传播西方古典哲学之路。

多年的求学生涯使贺麟认识到,“一个没有学问的民族,是要被别人轻视的”。他远涉重洋,踏上了赴欧美求学之路。1929年贺麟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后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黑格尔哲学。1931年后长期执教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代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训导长,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中国人民大学兼课。

早在20世纪40年代,贺麟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要人物。他精通黑格尔哲学,所翻译的《小逻辑》被学术界公认为继严复的《天演论》之后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中文译本。

1955年贺麟调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一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其主要著作有《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近代唯心主义简释》等。

贺麟桃李天下,他的许多学生也是著名学者,如任继愈、张世英、汪子嵩等,贺麟的学生——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称他为“中西汇通,一代宗师”。

面见蒋介石

阐释抗战必胜理念

1940年抗战陷入低谷,战事接连溃败,国土大量沦丧,国人悲观情绪蔓延,贺麟发表了《德国三大哲人处国难时的态度》一文,向国人介绍了歌德、费希特、黑格尔在面对外侮时的爱国精神和态度,鼓舞国人抗战士气和信心。年底,蒋介石电约贺麟从昆明飞往重庆,由陈布雷陪同在黄山别墅与蒋介石对谈良久,他从学理高度阐明抗战到底和抗战必胜理念。蒋介石邀请他留在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被贺麟婉言谢绝。

贺美英回忆父亲贺麟时说:“抗战后期,父亲对国民党的腐败和精神不振感到忧虑,曾上书蒋介石希望用黑格尔哲学的理想主义精神改造国民党,这当然是他天真的想法。”1948年底,南京政府给贺麟发来三封电报,督促他立即离开北平然后去台湾。贺麟断然拒绝,他感到只有留在祖国,他所从事的哲学研究事业才能有广阔的天地、才能大有可为。

与毛主席共进午餐

80岁成为中共党员

资料记载:“随着北平解放后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政策的了解的增加,贺麟越来越以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兴奋心情和顽强毅力,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译完了黑格尔的《小逻辑》,将它作为一个黑格尔哲学专家对于新中国诞生的献礼。”1957年4月11日,毛泽东主席邀请包括贺麟在内的几位教授到丰泽园住宅座谈,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展开深刻的交谈并共进午餐,贺麟深受启发。

1982年,贺麟在自己80高龄的时候,经过深思熟虑,郑重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获得批准。这位历经坎坷,经过几十年人生道路上摸索和选择的哲学大家,至此,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有了一个光明的归宿,此举在文化圈和学术圈形成一段佳话。

贺麟在《论人的使命》一文指出:“一个人要认真生活,认真做人,就需要有自觉的正大的使命,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与价值。从知的方面说,要认识什么是人的使命,须从知物、知自然、知天或知天道着手,使人生观建筑在宇宙观上。从行的方面说,要完成人的使命,需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终身工作。”

资料来源于成都市档案馆

原载/ 金堂发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