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344天

师冯村是青龙河在夏县流经的最后一个村,从此之后进入盐湖区的陶村镇。

村子始于何时,并无记载。但据其村西坡岭属于古代鸣条岗的一部分,东北约4公里处即为禹王城遗址,岭上还有东汉时期的古墓群看,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村中老人讲,解放前村中堡子里巷道墙壁上有块石碑,上刻记有村子来历,据说,因师、冯两姓人始居此地,故名师冯村。虽现在村里并无师、冯两姓,但碑上却有不少此两姓人名字。

师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姚建广主持召开了水系调研座谈会,支部副书记王灶存,村委副主任赵国玉,老干部代表姚合胜、姚文斌等参加。禹王水管站负责人张晓辉参加。

据介绍,师冯村是禹王镇最大的一个村。共有13个居民组,3300多口人,耕地6400余亩。

师冯村北为鸣条岗坡岭,南为青龙河滩地,坡地与滩地面积各占一半。六十年代以前地面的水可以直接用瓢舀,但稍微苦咸。像禹王村一样,村民也在盐碱地上扫碱,用大锅熬过碱。

姚建广说,“原来大街南都是盐碱地,脚一踩就是水,不能种农作物,蒿草芦苇丛生。当时的老支书王文豪带领大家挖排碱壕,治理盐碱,才改变了土地盐碱的状况。”

几位老干部回忆说,“以前地头都有3米宽、2米深的排水渠,自己当年还参加过挖壕,一个民兵一段记公分,地里的水都排到青龙河。”

经过之前改良后地里整个水下降,再加上后来井水、引黄水能全面灌溉,如今师冯村的地早已成为了千亩良田。路北都是经济林,下面都是农作物。

虽属夏县,但因紧邻盐湖区,距离陶村镇的辛曹村只有2里路,师冯村村民置办东西、办事大都在运城。

陶村桃花节已举办多年,村民们说,桃花节舞台、小吃占的其实都是师冯村的地。受陶村影响,师冯村的经济作物也主要是桃。据介绍,八几年的时候师冯村的油桃在全夏县种植最早,大约有2800多亩油桃,当时还有村人在别村承包地种油桃,现在油桃的种植面积还有2600多亩。除了油桃外,近年来还发展将近300亩葡萄,引进阳光玫瑰等新品种,收入还比较可观。

姚建广说,“以前青龙河河水很大,河上有水打磨,一直到张良滩都是长流水,小时候经常在滩里逮小鱼。一直有这样的说法,说是青龙河的水流到张良滩后,水位很快就会下去,但盐湖的水位立马就上来,不知道什么原因。”

据介绍,青龙河在师冯村是地下河,去年大雨师冯村一苗庄稼都没有淹。姚建广告诉我们,村里一直很注重青龙河河道的保护,2015年就对青龙河进行过全面清理。前段时间又刚刚进行过整理和疏浚。

在村南的青龙河桥上,我们看到了被清理的干干净净的河道。姚建广说,“原来沿着河槽两边都有路,也就是河堤,河堤上有柳树,人在树下钓鱼。但多年来青龙河一直没有水,有些河段被平田种地,河堤变窄、变平,成了地上河,大水一来,相对比较危险。师冯村一直保证着大约16米宽的河堤,像去年的水根本不用担心。”

师冯村的青龙河上每隔300米就有一座桥,共修有6座桥,设计为20个流量。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这些桥屹立半个多世纪依然很坚固,行洪过水都没问题。

据张晓辉介绍,上游的河道治理项目,河堤河心都是按照60年一遇设计,下游禹王到师冯村的项目已经报上去,要重新进行治理,保障行洪安全,但项目仅限于夏县段。

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河道治理存在各县各修一段,而不是全线贯通地治理,因而容易出现上下游不连通的情况。

当我们问到,疏浚治理河道是水利部门的事,师冯村为什么要自己去做?姚建广答说,“近年来,国家比较重视河道治理的防洪灾害,村两委积极响应防洪要求,每年对河道进行清垃圾、清草,也是对自己村负责,对上下游村负责。”

据介绍,村里现在有28眼深井,最深在280米以下,因地下水下降严重,目前已报废了9眼。村里以前井深仅9米左右,六九年打2眼深井,只有100米,水很好,到现在也能用。此外,滩地还有六七十眼200米多深的浅井。

村民们说,“去年过一下水,浅井水回升,但深井还是不行。地下水下降太厉害,没有深井之前,家家都打20米浅井水,水不是甜水,但也不太咸。”

师冯村的水井还有一个特别作用,就是在大约5米深处钻窑存放红薯,在别处多见红薯窖是干窖,此处是水窖,十分稀奇。

据说师冯村过去曾是镇。解放前的师冯村,村民像部落一样分布居住,像堡子、西庄、小庄等各个居住点都有土围墙。不过现仅遗存有堡子一处,围墙基本还保持原貌,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村北,我们见到了这座神秘的“土堡”。堡子东西长150—200米,南北长200—260米,土基高出地面六七米,上还有一圈七八米高的土围墙。姚建广说,自己家原来是地主富农,就住在堡子里。以前南墙中段有砖砌的城门,还有守城门的人。村民嫌太窄,用车拉庄稼不方便,才把门开成现在的大豁口。从城门进去,里面像王家大院一样,不过现在大多迁移出去了。围墙下边上有水道,像护城河一样。

老干部们说,村里原来还曾建有不少庙宇,规模最大的是天神庙,占地9000平方米,据说比解州关帝庙还要大,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可惜毁于战乱。

据村民们介绍,抗日战争期间,中条山抗日八支队就驻扎在师冯村。解放后又驻扎有解放军的一个营,六九年刚开始的时候在沟里窑洞里住,后来才建的营房。

营房在师冯村的学校旁,约有10亩大,北面与西面共几十间砖券的窑洞。据介绍,当年部队撤走后,营房曾做学校用。这些窑洞明深8米,长度罕见,令一行人惊叹不已。

六十年代末,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二十几个知识青年,在师冯村度过了三四年上山下乡的时光。如今,关于他们的名字和面容早已模糊在师冯村人的记忆中了。

沿村西的鸣条岗往上,有东汉时期的一处墓地,现存5个墓冢,称为师冯汉墓群,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被村民们称之为冢疙瘩。这些冢疙瘩皆高出地面四五米,据记载原有七座,是参考天上北斗七星的造型修建,可能是一处家族墓地。

2001年初,师冯村村民在修整土地时,在其中一座汉墓封土堆旁侧挖出一座窑址,发现了部分钱币叠铸陶范,经断定为一处西汉晚期以私铸或盗铸货币为主的作坊。

站在鸣条岗上,南望,与瑶台山上的塔遥遥相对,自东而西的风景一览无余。

我们脚下所站的路,叫幸福路。向西连接运城,向东连接司马光祠,是一条新修的旅游路。

在姚建广的心中,有一幅师冯村发展的蓝图。利用闲置土地建冷库,方便村民油桃储藏;利用旧营房,建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对五保户进行托管;申请污水处理站,实现村里雨污分流……

他说,要以这条幸福路为依托,借力桃花节,打造一个属于师冯村的“全域旅游”:打造夏县最长的景观大街,青龙河景观,水果采摘,古墓遗址的玻璃栈道观光……让师冯村的村民全都走上“幸福路”。

韩睿   陈晨   王泽林   薛吉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