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老师NO. 12| 饶志国:艰难险远 玉汝于成

人物介绍

饶志国,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大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民盟湖南省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委,民盟湖南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委。

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现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和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地理学-亚热带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学科方向负责人。

近五年来,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在PNAS,Science Bulletin,Earth-Science Reviews,中国科学(英文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校定1类刊物论文5篇;获2020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完成人),获202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五完成人),获2018年度科技部中国科学年度十大进展(无排名),获2018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第五完成人);获评2020-2021湖南师范大学科研标兵,获评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所在团队获评湖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

饶志国主要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以黄土/泥炭/石笋/湖泊沉积物等为研究对象,从现代过程与沉积记录两个方面,开展与过去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

 饶志国在野外工作

地球科学的野外工作是艰苦的、甚至是危险的。为了尽可能避免人类活动对野外采集样品的强烈扰动,野外考察和取样工作多在人迹罕至的艰难险远之地开展。多年来,在炎炎烈日下开挖黄土剖面,在凛凛寒风中进行湖泊钻探,在深暗幽邃的地下洞穴采集石笋样品,在漫天风沙中考察沙漠,在皑皑白雪中考察冰川,饶志国的野外考察和采样工作遍布祖国的大好河山。地球科学的实验工作是枯燥的、甚至是乏味的。为了尽可能获得详尽的沉积载体代用指标变化信息,往往需要对数量众多的样品开展相同的分析测试,这意味着长时间的、重复性的劳动,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地球科学的工作周期是漫长的,一项具体研究工作从设计、野外样品采集、年代测定、指标测试、数据分析、结果验证到成果总结,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饶志国从博士在读开始(2004年),参与陕西蓝田黄土地层人类活动遗迹研究,最终成果于2018年7月发表在Nature(该成果曾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从2009年开始开展华北高山湖泊研究,2016年发表第一篇相关研究成果;从2010年开始北疆阿勒泰高山泥炭研究,2019年发表第一篇相关研究成果。

 饶志国在遗址考古

努力付出,终有回报。迄今,饶志国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科研和人才项目的资助。在过去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驱动机制及其古气候重建应用(主要成果获2020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亚洲季风区降水同位素和降水量空间异同性(饶志国教授作为第一兼通讯作者,以Invited review形式在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5篇代表作之一,获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全新世温度变化历史及其影响等方面获得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 Bulletin,PNAS,EPSL等知名刊物发表/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含SCI论文74篇,被国内外刊物总引超过3800次,目前个人H指数25。近5年,共发表第一和/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3篇,含中科院1区TOP刊物论文10篇、2区TOP刊物论文3篇、2区刊物论文5篇。

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饶志国还承担了教书育人工作。迄今,他已指导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11人,其中5人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曾获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奖,1人获湖南师大校级优秀硕士论文,4人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和地区项目资助,3人已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被遴选为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指导的博士在读研究生,连续获得2020和2021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

饶志国与学生合影

对于饶志国而言,地球科学研究是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值得为之不懈付出的、发自内心热爱的事业。展望未来,他将继续保持对地球科学的精诚热爱,继续坚定地开展地学科研工作,继续解读地层沉积物这本“无字天书”,继续追寻地球气候历史的真相;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为推动地球科学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眼中的饶老师

饶老师:

很荣幸能够在您门下攻读研究生,您严谨谦虚的科学素养和正直豁达的人生态度始终影响着我和其他同门。依然记得在申请省研究生创新项目时,看到您在凌晨1点多发给我的修改稿,我的眼睛当时就湿润了,大到科学问题的阐述、小到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您都事无巨细地一一指出,并且始终告诫我,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和理解问题才是科研关键。上次家中出现变故,当临上火车前收到您对我和家人关心的信息时,瞬间使我充满了面对它的勇气。也许在您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份修改稿和一条信息,将会是我未来科研和生活的重要明灯。

魏士凯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9级博士研究生

饶老师:

我始终认为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涯里能做饶老师的学生是我人生当中最有意义的经历的之一。能形容老师优秀品质的词语有很多,但是最能代表老师对待科研态度的词语,我想应该是认真与热爱。无论是在野外还是日常工作中,老师都凭借着自己对古气候领域的热爱与激情,以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鼓舞、教导着我们师门同仁。犹记得在我写毕业论文时,老师为了让我写出一篇像样的毕业论文,经常不舍昼夜的为我审评论文、指正论文的不足,也正是老师这一次又一次耐心的指导,让我逐渐磨砺出了较为认真的治学态度,这是让我受益终生的经历,感谢老师!

吴丹丹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7级硕士

饶老师:

很荣幸能拜在您的门下,您的亲自指导,让毫无地化和古气候专业背景的我得以进入这个方向,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相处之间,老师您丰富的野外科考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夜以继日的工作劲,让我体会良多,是我学习的榜样。科研之余,老师您宽宏大度的待人之道更让我钦佩,学无止境,谦虚让人进步,我会一直努力靠近您的方向,再次感谢老师您的谆谆教诲。

郭海春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8级硕博连读研究生

饶老师:

古人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正是说:遇授业、解惑之师易,遇弘道、树人之师难。在师大读研的这两年里,您不仅在学业上给予了我们细致、认真的指导。更加可贵的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您的正直、善良一直感染着您的历届学生。这两年里,我一直私下感慨,您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有古君子之风。所以,您不仅是我们的授业、解惑的“经师”,更是一位弘道、树人的“人师”。经师、人师同时得遇,何其幸哉!

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冯子贤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20级硕士研究生

饶老师:

“当你感到困难的时候,说明你在走上坡路”,老师曾说过的这句话常常被我用来激励自己。刚入学的时候不适应研究生生活,心理压力大,您耐心开导;出野外时,我做事情欠妥,回到学校您单独跟我讲我存在的问题,我才得以及时纠正;在我写课程论文时,您认真的修改批注文章……。您传递的思想和以身作则的行为方式让我受益匪浅。科研上您是一位严格的老师,生活中您更像是一位父亲,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在此谨向饶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秦倩倩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

饶老师:

非常感谢饶老师给的机会,让我有幸在您的门下拜读,成为师门的一份子。在科研上,您对古气候研究的热爱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为我的科研学习树立了标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研究生求学的这几年里,您时刻关注着我的研究进度,适时地督促我、纠正我,帮我解疑答惑,让我在科研道路上少走弯路。在生活上,您也时刻关心学生。始终记得去年母亲生病时,您对我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多了一份走出困境的力量。您对我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谨记在心,也足以让我有勇气面对研究生期间遇到的任何困境。

田怡苹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

饶老师:

您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帮助,是我快速成长的重要力量。在学术科研方面,您不仅身体力行地常年保持科研一线的工作,而且对我们学生也严格要求,指导我们做对学科发展有助益且“有品位”的科学研究,并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犹记得,在我研一的第一学期,老师就将我送去台湾大学交流学习,而后也一直鼓励并支持我去国外更知名的学术平台开阔眼界,拓展科研方向。正是由于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才让我在三年的异国求学阶段心无杂念,专注学习。在做人方面,老师教导我们勿以满眼尽利己,要正直坦荡,宠辱不惊。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李云霞

现任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