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岛海神庙联结海峡两岸情

  特约记者 陈斌国 文/摄

  东门头古为战略要地,宋建东门寨,为象山第一座兵营,元设巡检司,明初舟山昌国卫移至东门岛,后因腹地狭小北迁今昌国,原卫署即今东门城隍庙。游人穿过振远门,前仰一尊高10余米站立神像——妈祖像,手持火炬,神态安详,像旁有碑“东海福地”。妈祖像后坡建有一座巍峨壮观的海神庙,供奉海上渔民保护神妈祖、如意娘娘。妈祖像缘起东门天后宫,如意像缘起原渔山岛海神庙。两神像并立,护佑众生灵,向人们讲述着一则则凄楚而动人的故事。

  相传宋朝时,福建湄洲有位林姓少女,整日惦记出海捕捞的父亲,见傍晚未归,就提着灯笼伫立海岬,为父亲及乡亲指明方向。一次巨浪突起,不慎卷入大海,再也不见那盏明亮灯笼。渔民感其孝道善良,建庙塑像祭祀,祈求出海安全,后逐步传播到沿海各地。坐落东门岛冠军鸡山麓的天后宫(又名妈祖庙)历史悠久,现是宁波市保存最完好、整修最精美的妈祖文化旧址。清晚期,部分石浦贫苦渔民迁居东南外海渔山岛,在后山坡也修建一座供奉妈祖海神庙,该庙妈祖还有位结拜姊妹如意娘娘。传说有位渔民出海未归,其女心急如焚,得知渔场方向,抱起一块木头,毅然跳海救父。不久海上漂来那块木头,不见姑娘人影。乡亲们为其感伤悲壮,将这块木头精雕成女子模样,请进海神庙,尊为如意娘娘。

  1955年,盘踞在渔山岛的国民党残军迫于解放军强大压力,决定弃岛撤离,临走时强令岛上居民全部迁台。渔民被迫背井离乡,含泪带走妈祖、如意神像,落户台东富冈村后新建一座娘娘庙,此地亦称小石浦。

  同胞手足情,海峡隔不住。50年后,渔山渔民柯位林与儿子柯受雄、柯受良等回到阔别多年的大陆,凭吊渔山岛故乡,拜祭东门天后宫,两地两庙建立了联系。2007年、2008年台湾富冈乡亲先后伴护如意模像和真像,来到石浦省亲,加盟开渔节巡游,并邀请抬进东门天后宫,两神相会,众人欣慰,一时在海峡两岸传为美谈。

  2008年,象山妈祖文化联谊会会长韩素莲等石浦、东门乡亲两次组团台湾游,在台东富冈村探访时,当地石浦老乡亲热忱款待,倾吐衷肠,依依不舍。当时大家有个共同心愿,要让妈祖、如意永远亲聚,便于共祭。由于天后宫场地拥挤,双方商议选址东门头北山坡,集资建造海神庙,正面朝向台湾方向,并定七月初六为庙会日。

  韩素莲说,每年这一天,两岸渔民借此相聚,续叙乡情。近两年因受疫情影响,台湾富冈渔民遂委托镇海台商朋友前来拜祭。一座海神庙,寄寓着渔民兄弟企望平安、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望,维系着两岸同胞骨肉深情和精神纽带。

  大海阴晴不定,让收获和风险并存,古人唯有借助海神庙的“神力”来提升在海上冒险的勇气,这是靠海生活之人坚强粗砺的生命哲学的一种体现。闲暇之余,不妨来到东门岛海神庙,感受海神信仰的独特魅力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