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徽县】沃野田畴起欢歌——徽县农业农村工作巡礼

十年艰辛,一路繁花,党的十八大以来,徽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强化举措,以党建为统领,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把农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严格落实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目标任务,细化各项工作重点,不断调整优化特色产业布局,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短板、强弱项,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徽县紧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特别是2021年以来,徽县对新建设施农业用地手续进行备案审查,对照“三调”未耕种地图斑,持续开展撂荒地摸排整治工作,并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做到“应垦尽垦、应种尽种”。部分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让“沉睡”多年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2年全县粮食种植49.97万亩,预计产量达17万吨。确保了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实现了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全县粮食安全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打造全链条产业集群

近年来,徽县紧扣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主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出台优惠政策,精准培训,精心打造出了一批高质量具有地域特色的种、养产业基地,助力群众走上“钱”景广阔的增收致富路。

目前,全县畜禽饲养量达150万头/只,畜牧产值7.15亿元。全县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1325个,合作社496家,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4个,产值上亿的畜牧企业两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9个。中蜂养殖6.2万群,蜂蜜产量300吨,蜂蜜产品2017年获得国际有机农业最高标准德米特认证,2021年获得欧盟认证,规模养殖比例达到了71%。传统分散饲养依托大市场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肉兔、冷水鱼、香醇雁、肉鹅等特色养殖也呈现出齐头并进,百花争艳的良好势头,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攀升,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近年来,徽县投入21994.8万元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奖补,撬动了50多亿元民间资金积极投身到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来,形成了全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订单辣椒,订单架豆、食用菌等标准化生产、蔬菜集约化育苗、生姜、花椒、林果、中药材、蚕桑、烤烟等当地优势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各种模式,已基本形成了产业集群,极大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种植类产业100万亩, 产值近30亿元,采用大棚多层覆盖、穴盘+基质育苗新技术年培育各类蔬菜种苗7800万株,为全县蔬菜新品种更新换代、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成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35处,建成日光温室55座,建成钢架大棚5000座。发展以大小拱棚、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1.83万亩。建成冷藏库23座,总库容8292吨。同时,徽县还以乡村元素作为融合发展的条件,创新新产业、新业态,通过股份合作,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力推动了全县特色产业发展。

构建美丽乡村新画卷

十年是一个刻度,记录了砥砺奋进的征程,十年是一个节点,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十年来,徽县紧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产业帮扶措施落实机制,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人口增收的主渠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利用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庭院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的不断推进,统筹乡村治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确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徽县将把“三农”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吹响建设“富庶、活力、美丽、幸福”现代化新徽县冲锋号,紧扛发展大旗,全力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不断开创徽县农业农村工作新篇章,助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供稿:李旭利 郭子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