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事件及时处置率达99.9%!淮安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工作

党建引领

搭建基层治理“多平台”  

  “以前,我们反映一个问题要跑多个部门,自从施家桥社区110成立后,难事不发愁、有事就找社区110服务队,这已经成了我们附近老百姓的习惯了。”提及施家桥社区110,居民宋静对此赞不绝口。施家桥社区110所属的施家桥警务室位于淮安的老城区,周边有医院、学校、商业街等场所,辖区内人员流动量大。施家桥社区民警周加军说:“十年前,我们这边治安情况比较复杂,矛盾纠纷比较多,现在我们成立了社区110,民警、街道办、社区网格员等多个部门联动,群众也都参与进来了。”2018年初,清江浦分局选择施家桥社区为试点,聚合街道、公安、司法、城管、市场监督、教育、卫生健康等单位常驻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大家有分有合、各负其责,“社区110”已经成为施家桥社区居民们信赖的主心骨。

  

作为小单元社会治理新模式,施家桥社区110建立党建引领机制,成立由社区民警周加军为书记,服务队18名党员为骨干的“社区110”党支部,凝聚各行业党员力量,强化党群互动,有效提高了处置复杂事件的能力。“社区110”激活参与基层治理的各部门神经末梢,将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源头,实现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社圈互助”的新局面。

  

淮安市还推动治理力量向每个村(居)民小组延伸,真正让管理的抓手直接作用于社会,让服务的触角直达基层。在淮阴区果林社区“精网微格”工作站中,街道办成员、法官、网格员和居民们正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居民们主动说出自己的问题,法官给出专业的意见。果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大闯说:“我们果林社区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形成党网、警网、网格三网融合的社会治理格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报问题。”果林社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974户,5091人,党员150人,3个网格党支部。为打造更加精准、精细、精致的网格化管理品牌,社区在辖区内细分出14个“微网格”,精选村组长、党员志愿者、退休“五老人员”担任14名微网格员,精心打造“微格员”工作站,设有矛盾纠纷调解室、居民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等。通过网格工作群、警辅群等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信息,化解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问题,做到发现小矛盾、排查小隐患、调解小纠纷、服务大民生。

精准服务

打造基层治理“同心圆” 

  古朴雅致的小区外立面,干净整洁的路面、规划整齐的地面车位……清江浦区大桥社区前进小区的居民们对小区的新面貌赞不绝口,对社区新建的“睦邻驿站”更是称赞不已。“我在清江浦区前进小区已经生活十几年了,现在的小区真是今非昔比,不仅小区改造得更加舒适、漂亮,新建的‘睦邻驿站’更是及时帮助了我们老百姓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如今,我们住得舒心、睡得安心,大家都很满意。”居民朱根云发出由衷赞叹。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前进小区建成于2001年,共有24栋住宅楼和1个幼儿园,常住户875户,常住人口1471人,现属大桥社区第3网格。小区划分10个微网格,以党员中心户和社区志愿者为主体选配10名微网格长,建立居民微信群,随时随地服务居民需求。

  

在网格睦邻驿站,社区居民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共商小区管理事务,这里已经成为居民活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的重要阵地。为激活志愿力量,淮安市各小区还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等,经常性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形成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以前,我一个人负责500户居民,管理起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现在,我一个人负责13名微格长,他们平均每人负责50户,收集民意速度更快,解决民忧效率更高。”清江浦区大桥社区网格员李源对记者说。

数字赋能

激发基层治理“新智慧”

  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智能化既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域社会治理迈向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我们这栋楼的电梯坏了,大家出行很不方便。”淮阴区长江路街道小营社区新晨佳苑小区居民陈河将信息上传到“网格业主服务群”后,小区网格员罗晓庆立即将信息发送到网格中心,不一会儿,就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联系到他,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来到淮阴区长江路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迅速显示了辖区范围的所有镇街,点击具体楼栋,居民、商户以及小区的信息均可查询。系统集数据汇总、分类分析、研判决策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数据中心大脑”枢纽作用,提升了网格员数据采集和维护的效率,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为人口精准管理、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淮阴区长江路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成立于2020年7月,按照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要求,街道对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进行整合,设置“一办六局两中心”,整合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模式,将众多信息平台融入“淮安市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将各条线设置在基层的管理网格整合为一个网格,通过一体化平台上报、分拣和处置,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管理”,集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四心合一”,逐步形成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一体化平台为载体,以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为中枢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长江路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李红梅说:“随着网格管理的推进,网格员的配备以及网格巡逻车的出现,老百姓渐渐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反映问题的机构和人员,小事情通过网络员上门走访,就能及时得到解决。”

  淮安以建设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为契机,强化统筹统揽、抓好聚合融合、突出共建共治,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善治规律、体现淮安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新路径,全力打响“淮尚善治”工作品牌,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安、法治淮安。

(来源:无线淮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