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兜底兜牢民生底线 民生保障温暖千家万户

来关注县区直通车板块。民政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和民生冷暖,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惠阳区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力度、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将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贯穿到解决民生事实的实际当中,释放出的民生红利,让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临近国庆,惠阳永湖镇残疾人家庭黄阿姨家里热闹了起来,惠阳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和永湖镇“双百”社工为低保户黄阿姨一家带来了节日慰问。

黄阿姨说自己身体不好,丈夫视力弱,女儿也患有先天疾病,家庭困境之时不仅能领取政府的各种补贴,如今还有社工上门贴心服务,生活得到保障,家庭状况正在不断改善。

低保户 黄阿姨:有事他们就来帮忙,你叫他们就来。我们很谢谢他们的帮助,还好有政府的扶持,要不然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生活不知道怎么过。

惠阳区镇隆镇政府 社工站副站长 陈活雀:我们经常都会过来探访,看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况。对于这个家庭,她女儿我们会给她推荐康园中心,做一些康复的训练、生活技能培训;像妈妈和阿叔,我们会每月定期会来探访,看他们有没有一些服务需求上的变化,有没有新的需求。

今年的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覆盖,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建立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点)是惠阳区兜底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的生动写照。

记者从惠阳区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惠阳区实现9个镇(街)‘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今年年底前,惠阳134个村(居)将分片区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届时将实现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全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全覆盖目标。十年以来,惠阳区注册社工组织从无到有,现已成立11家社工机构及1家社会工作者协会。

惠阳区民政局副局长 邓新才:将会对我们老弱病残的特殊服务群体,提供更加有效、更加针对化的服务。下来我们也会对我们这些社工进行专业化、技能化的学习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为民政服务。

日前,位于惠阳永湖镇老围下村的惠阳区首家综合性养老福利机构里传出了嘹亮的歌声,老人们用深情的演唱表达他们喜迎国庆的美好心情。如今,老人们走出家门,选择社会机构养老,也能拥抱幸福的晚年生活。

刘阿姨: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各方面都考虑得比较全面,第二方面这里空气质量好,我就感觉这里好像一个大家庭,这里的年轻人工作人员就是我们儿女。


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持续推进惠阳区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惠阳区兜底民生实事的又一着力点,据了解,截至目前惠阳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已初步建成。

惠阳区长者服务中心主任 黄科峰:惠阳区除了八间敬老院之外,我们还面向社会长者积极搭建养老服务设施。近几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可以说是逐步建成了区,镇,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以及公办,民办,公建民营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与此同时,惠阳区率先在全市搭建起“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现代化服务网络平台,为惠阳区400多名特困老人配置应急终端。并积极开展高龄津贴发放工作,2020年至今,为惠阳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政府津贴共2993.17万元,惠及242763人次。

惠阳区长者服务中心主任 黄科峰:一方面加快推进淡水、沙田、新圩、良井四间敬老院的升级改造工作;第二方面我们也是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主要利用小区配建的楼盘,打造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机构,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致力打造三十分钟乃至十五分钟的养老服务圈。

近年来,惠阳区逐年人员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2022年城乡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2012年增长1.29倍;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较2012年增长86.4%;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较2012年(1200元每人每月)增长35%。

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如今,惠阳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写到了实处,一系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效明显。如今的惠阳,更多的民生红利逐渐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群众在共建共享的发展中拥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