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昌,有一种红叫“瓦仓红”

湖北日报记者冯汉斌 通讯员王丹 史迎利 可依

秋收时节,稻香四溢。9月19日至20日,记者踏访诗画远安,足之所履,目之所及,深感这里是红色资源的一方沃土。在远安县档案馆珍档室,一把竹制藤椅特别引人注目,这可是一把“有故事的藤椅”,原主人是叱咤风云、曾三进远安的贺龙将军。1931年4月,贺龙率红三军从兴山来到远安,开辟荆当远革命根据地,进驻远安洋坪后,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当地“宝元堂”药铺的中医刘兴真闻讯后,两次上门给贺龙看病,为答谢老乡,贺龙将军以自用的这把藤椅送给刘兴真作纪念。整整九十年后的2021年,刘兴真的孙子将这把几代人悉心珍藏的“传家宝”慨然捐给了远安县档案馆。而在远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江鹏程给我们展示一张珍贵的大合影照片,照片由该县年愈古稀的退伍军人曾祥练珍藏。当年,他在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家乡服役,1973年退役时,大家一起与黄继光的母亲照了这张合影。

盘点远安的“红色文化”家底,最不能绕过的,无疑就是“瓦仓”。95年前的那场起义,打响了鄂西革命第一枪,自那以后,“瓦仓红”壁立千仞,成为后人仰望的一个高度;“瓦仓红”也成为一个象征,为远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

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冯汉斌 摄

作为革命策源地的瓦仓叙事

远安县是湖北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1927年9月14日爆发“瓦仓起义”。整整九十五年后的2022年9月14日,该县在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分散烈士遗骸迁移集中安葬仪式,汪效禹等35位烈士遗骸被集中迁葬至瓦仓英烈纪念园,纳入统一保护管理。如今,每天都有来自宜昌各地的党员干部前往瞻仰凭吊。

作为革命策源地的瓦仓村山峦起伏,绿树婆娑,十分秀美。《远安县地名志》显示,瓦仓,因其百姓历来用陶土烧制瓦罐贮粮而得名。它素有天然粮仓之美誉,是湖北省十大名优大米“瓦仓大米”的主产区。

位于该村高处的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碑高14米,与起义的日子相呼应。纪念碑碑名由革命家、解放后的宜昌市首任市长刘真题写,碑的背面,刻有刘真的亲笔题诗:“打响鄂西第一枪,瓦仓起义势堂堂,江山今日重装点,万众长怀李傅黄。”

与我们一道踏访瓦仓村的远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四级调研员常训刚现场为我们勾勒了起义的来龙去脉:瓦仓地处当阳、远安、荆门、南漳4县交界处。过去,国民党反动统治力量薄弱,中共当地组织还控制了1600余人的自卫团。1927年8月,为挽救革命,中共湖北省委制订了秋收暴动计划。同月,中共鄂西特委根据省委指示,决定以瓦仓地区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9月14日夜,瓦仓起义打响。瓦仓农民自卫团以攻打瓦仓区团防局为标志,打响了鄂西地区秋收暴动的第一枪。经过一个夜晚的激烈交战,起义军拘捕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吏80多人,并将其中罪大恶极的30多人处以死刑。1927年9月15日,鄂西特委在瓦仓傅家祠堂主持成立了鄂西地区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瓦仓工农革命政府。10月初,瓦仓工农革命政府改称为瓦仓苏维埃政府。

在瓦仓起义的激励和鼓舞下,革命薪火成燎原之势。不到10天,在荆当远边界地区,形成了一块以瓦仓为中心,面积达15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12万的红色区域。

傅家祠堂。冯汉斌 摄

一门九英烈与兄弟英雄

刘真诗中的“李傅黄”,指的正是三位瓦仓起义的领导人李超然、傅恒之和黄冠柏。李超然是起义的总指挥,起义指挥部将原瓦仓区农民自卫团命名为鄂西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汪效禹任团长,黄冠柏为二营营长。而起义的主要指挥之一傅恒之,就来自“一门九英烈”的傅氏家族。

“在大伯傅恒之的启蒙下,我家的祖辈、父辈两代有10多人加入了共产党,有9人是革命烈士。”傅家后人傅家军对记者回忆道,他的祖辈是当地的书香世家,高祖辈出过清朝进士。傅家军的祖父傅东山,是一位开明绅士。1922年,傅东山的长子傅恒之考入武昌三中,在校期间受到武汉三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特别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影响,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师生的进步活动,假期回家乡参与并领导当地乡俗改良会活动,逐渐成为当地乡民的领袖人物。1926年,傅恒之在武昌参加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在董必武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决定组织秋收起义。傅恒之以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家乡,筹备策应全国的秋收起义。

轰轰烈烈的瓦仓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武装对瓦仓苏区进行疯狂围剿,傅恒之的两位叔叔和三名弟弟相继被杀害。傅恒之带领200多名自卫团战士突围,转移到枝江一带开展地下革命工作。1928年9月,因为叛徒出卖,傅恒之在宜昌组织骨干准备转移时被捕。他在狱中英勇不屈,同年12月,在当阳就义。傅恒之牺牲后,父亲傅东山带领几名儿子、侄子继续在宜昌一带组织农民运动。1942年端午,傅东山在瓦仓被捕,被敌人杀害。

今年已65岁的傅家军一直为先辈的革命事迹而骄傲,将其视为家族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今年,他多年前开始组织撰写的《傅氏族谱》已经付梓,“印了四百本,分发给傅氏族人后代,其中分量最重的,就是傅氏家族在瓦仓起义的事迹,很多故事都是一家家走访挖掘得到的。”

当年,瓦仓起义的指挥部设在傅家祠堂,如今,在当地政府和傅家军家族的共同努力下,傅家祠堂被整修升级,成为远安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门楣上的“版筑传芳”,指的是傅氏始祖,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傅说,他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傅说善筑墙,武丁用他为相,国家大治。屈原在《离骚》中的诗句“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指的正是傅说。“傅说有句名言,叫‘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我一直用它激励族人,我的大伯傅恒之就是革命的践行者。”傅家军说。已退休多年的他,两个女儿都已成家,妻子在当阳给女儿帮忙,自己则吃住在傅家祠堂,义务当上了解说员,为游客讲解先辈的感人事迹。

在傅家祠堂的堂屋,一份傅家军爷爷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被装裱后,置于中堂条桌上最正中、最显眼的位置。

在瓦仓采访,得知有一对同胞兄弟同为革命烈士,他就是李时鲜、李时新。李氏兄弟出生在茅坪场老观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兄弟俩一同到荆门龙泉中学求学。求学期间,在进步学友的影响下,李氏兄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先后将青春献身革命,成为远安著名的“兄弟烈士”。

瓦仓起义浮雕。冯汉斌 摄

让“瓦仓红”赋能乡村振兴

坐拥如此丰厚的“红色资源”,瓦仓村有着让人艳羡的“红色禀赋”,时机一旦成熟,“瓦仓红”就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这不,机会来了。202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选择1000个左右红色村开展试点,2020年在10个红色资源较丰富的省区,选择200个红色村先行试点。经前期择优推荐,瓦仓村入选全国试点。

“我们村有七个村民小组,两千多村民大多是听着瓦仓起义故事长大的,有关瓦仓暴动的故事,很多人都能讲一大箩筐。瓦仓精神是我们村最核心的精神资源。”傅家军边说边展示了一把收藏了七十多年的大刀,那是先辈用来杀敌的利器。他准备将这把刀在傅家祠堂长期展示出来,让游客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红色教育。

有了政策支持,瓦仓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了瓦仓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瓦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傅氏祠堂、瓦仓起义纪念碑等红色遗迹外观改造与内部展陈升级,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公厕、产业路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项目也已完成。下一步,将继续高标准创建瓦仓红色教育政治体验区。同时对区域内三处堰塘进行整修,通过景观水系联通水系,打造红色文化景观小品、景观水生植物等乡村景观,建设红色廊道、“两山”绿道、产业步道,精致布局红色元素,装扮景观节点,提升“瓦仓红+生态绿”成色。

记者在现场看到,去年高标准建成开放的瓦仓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以红色故事和实物展陈相结合,内设八大单元四大场景,突出“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再现瓦仓起义峥嵘岁月,每天吸引了县内外的大批参观者。

除红色资源外,瓦仓村还是食用菌专业村、瓦仓大米核心种植区。通过技术共享、销售共推、品牌共建,食用菌产业迅速提档升级,大球盖菇、羊肚菌等珍稀品种试种成功;瓦仓大米核心产区发展优势进一步彰显,全村发展优质米3000亩,“瓦仓大米”入选湖北省名优大米十大品牌;红色旅游发展迅速,村级游客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年。通过红色教育、土特产销售、农家乐等项目,实现差异化发展,户均增收千元以上,当地农户实现由“靠天吃饭”向“靠产业链吃饭”的转变。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