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突破传统学院学科边界,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急需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

昨(22)日,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迎来首批171名学生。

培养方向

聚焦“智能化+新能源”

工程师学院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由重庆大学与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三方在2020年联合创办明月科创实验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建设。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刘汉龙介绍,工程师学院定位为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主要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方向,努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卓越工程师人才资源。


学生拍照留念 来源:重庆大学

培养模式

本—硕—博一体化

● 培养模式:工程师学院将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采用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与产品创新三大方向;

 课程设置设置系列技术类课程和项目制课程,搭建系列共性技术实验室和应用实验室,培养过程强化课程之间关联和交叉,课程将由重庆大学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讲授。

刘汉龙介绍,工程师学院将按照实验室管理模式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学生培养过程采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本科生、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在企业科研实践累计分别达到1年和2年。

工程师学院的教学环境 邹乐 摄

课程教学

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教授宋朝省介绍,“我们的课程设计共有四大特色。”

● 学院总体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急需关键领域,培养无人驾驶、汽车软件等最前沿、企业需求最迫切的高层次人才。

● 学院采取“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每门课程学生都需要完成多个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 学科交叉设置。学院将机械、软件、自动化等一大批学科进行完全交叉,在学生选拔、教师招聘、课程设计、授课方式、实岗锻炼等教学实践环节大胆创新,围绕智能汽车软件、智能制造和产品创新三个方向,设置系列技术类课程和项目制课程。

● 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在学院的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一半时间老师教授必要的知识点,一半时间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而老师则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实施路径的可行性。

学生正在探讨开源自动导航机器人 邹乐 摄

孵化模式

百万级孵化基金支持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工程师学院的学生按照创新实验室管理,学生进驻实验室并提供人均3万元科创项目经费支持,项目如成功遴选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种子项目,将有机会获得百万级孵化基金支持。

工程师学院教学楼 来源:重庆大学

招生规模

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1140

首批170余名学生中,主要来自重庆本地高校,包括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预计本月底下月初,工程师学院还将启动新一轮招生工作。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在未来三年建设期内,办学规模将逐渐扩大。”刘汉龙介绍,学院教师总体规模将达到80人,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1140人,每年招收本科生430人(含市内其他高校高年级170人),硕士生约150人、博士生20人。

新闻多一点》》》

开学第一课:“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当天,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为学院首批学生上“开学第一课”,他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高水平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队伍的战略性和必要性不断凸显。

“重庆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工程科技发展和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工程教育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经验’。”

王树新勉励,同学们要增强使命担当、加强工程实践、善于协同合作,既要仰望星空、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踔厉笃行,坚守初心,践行使命,追求卓越,在奋斗中激荡青春,在挑战中成就梦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