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光焕发的背后 23天核酸检测4900余万人次

封面新闻记者 邱添

街头穿梭的如织人流,巷尾飘荡的火锅辛香,岸边奔跑的肆意脚步……是的,那个我们熟悉的安逸成都,它回来了。

即便“8·25”本土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但成都人民始终保持着由这座城市带来的信心和骄傲:菜篮子里仍旧能够填满新鲜蔬果,公共交通的轮毂始终在转动,外卖小哥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每一个运转的背后,都需要核酸检测为大家提供安全保障。

建设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防疫重大决策,仅用两月便紧急改造建设完成。它占地6000余平米,24小时最大检测量50万单管标准设计,一经改建完成即成为全省最大核酸检测基地,让成都有了与国家中心城市2000余万人口核酸检测需要相匹配的大型医学实验室。7月,市临检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8·25”成都本土疫情发生,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的成都市临检中心又一次投入战斗。从8月27日0时至9月18日23:59分,累计接收标本500余万管、检测4900余万人次,单日最大检测量40余万管,8小时内出具报告占比超过99%……

一个又一个的数据,成为成都安全、有序、高速推进疫情阻击战的有力支撑。

“成都速度” 带来“打不垮”的底气

“每天在小区做核酸检测,每天在预定时间都能出结果,不得不给这速度点赞!”此前,市临检中心的“成都速度”就曾受到过市民的充分认可。

这一次,它依旧保持信念冲锋在前,用实力扛起肩负的责任。

“防疫有我,使命必达!”8月26日,按照本地防疫工作部署要求,市临检中心再次迅速投入运作。以检测“零等待”、结果“零差错”、报告“零延误”的标准,高质量完成着各项检测任务,8小时内出具报告占比超过99%,为城市运作及防疫战斗提供保障。

家住成华区万年场的市民邓先生说,虽然这次成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疫情“遭遇战”,但对于他的小家庭来说其实没有造成过多的影响,“我家都没囤菜,拿着核酸检测的结果出门,按需求补充就满足了。”

“你看,15日我早上9点在小区做的检测,下午2点我就查到结果了。”看着手机上的核酸检测结果,家住青羊区光华街道贝森社区的黄先生眼睛里写满了骄傲与自豪,“这种速度,看着就觉得特别有底气,没啥可以打垮我们成都人!”

“成都经验” 源自不断的自我挑战

有一种勇气,叫直面弱点。

在经历过“7·15”和“7·22”防疫实战“洗礼”后,在市卫健委的组织和领导下,市临检中心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流程,依据成都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标准,又制定、修订了数十项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对核酸检测的结果进行质量把关。同时,对区域布局、设施配备、操作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持续性改造。调整后的中心包含样本接收区、样本准备区、提取区及扩增区四大主体区域,配备了“480高通量自动提取仪”等在内的千余台“中国造”一流设备。

宏观层面的调整,让中心的检测效率实现倍增,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快点,再快点!除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提质仍在继续。

为了实现动态调整,市临检中心建立起了“日交班”制度。每天早上8点,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值班院领导主持,临床医学检验部、医务部、院感部、护理部、院办、组织人事部、医学装备部、信息部、后勤保卫部等科室、部门负责同志,以及中心重点岗位人员均需准时参与。除了对当天核酸检测运行工作进行部署外,重要的一环,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会上曾经有老师提出了空调温度的问题,大家讨论后觉得可以再低两度,这样可以保证实验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对于这个会议细节,市三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的石皓记忆犹新,“会刚开完,相关部门的同志就动了起来。虽然事情不大,但却具象的反映出了对一线人员的关心和关爱,不仅对效率提升有帮助,也让大家更能够从这份职业中找到获得感。”

科学布局、系统运作、动态调控,不断的再实践、再论证,形成市临检中心全链条、全方位式的管理模式,实现了“采、收、检”三个阶段连续、“检测、保障”两个版块联动的高效运作。对于在跑赢病毒传播市临检中心,省、市主管部门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防疫态度不应放松,应该持续保有‘自我挑战’的勇气。”市三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作为市级公立医院的“排头兵”以及市临检中心的牵头单位,全院上下应继续紧绷疫情防控的弦,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复盘总结近期防疫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形成有效的“经验清单”。与此同时,希望持续把防疫期间的“钉子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在技术、科研、教学等方面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医院医、教、研同步高质量发展,继续为成都市民撑好健康保护伞。

“成都安逸”

得益于你和我的一念执着

20余天攻坚,那个熟悉的安逸成都泰然归来。

这其中,有你对防疫工作的支持,也有我对职业信仰的坚守。

我们都没有超能力,只有对守护这座城市的一念执着。

市临检中心本轮投用的首日,全市首批抽调的医务人员即达到180多名,至9月4日全省共计抽调近千名人汇聚于此。

9月5日, 由400余人组成的山东省援川检测队加入中心协同作战。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里,市临检中心核酸应急检测队临时党(总)支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工作职责,突出党员先锋模范、战时先锋作用,组织人员24小时昼夜不停,日暮不赏,同心战疫。

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百分百的付出,为每一份检测报告的高质、高速出炉而努力,希望用行动让“战疫”的进度,加速,再加速!

“作为市级公立医院的先锋,在保护人民健康的战斗中,我们义不容辞,必然会冲在最前面。”徐俊波介绍说,在这其中,来自市三医院的医务及行政保障人员达到300余人,“很多同志是医院、中心两头跑,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用行动事件医疗和防疫两手抓的承诺。”

医技综合党支部书记、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张艳,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她已经是抗疫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作为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每一次的防疫战斗中,都无一例外的带头冲在第一线。

“娃娃已经比较大了,家头还有人照顾,就我来上夜班嘛!”这一次,张艳又是主动选择了14时到次日14时的上班时段。黑白颠倒的工作时段,打破了常规的生物时钟,却打不破她心中对职业精神的坚守——作为护理团队的管理岗人员,负责实时协调护理抽调人员的各项工作细节,无论是凌晨还是黎明,只要队员们有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出现,“虽然很多事情很琐碎,但如果做到了细节的把控,可以让整个效率得到提升,所以还是很有意义!”

“后保老师,请把温度调低两度。”“后保老师,今天需要多订40份盒饭?”“后保老师,请安排人员到物资库房送货。”……在点位联络对讲机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对后勤保卫部同志的“召唤”。彭毅恒、易忠涛、刘月几个年轻人,是该部门在市临检中心固定轮流值守的主要同志。其中,彭毅恒更是首批主动申请“扎根”在此开展工作的同志之一,带上简单的行李,便在中心开始了长达20余天的“闭环”,除了部门梳理保障制度、流程等,还负责和各个兄弟科室、部门衔接,保证全套运行的畅通,是名副其实的“哪里需要,哪里搬”。

“95后”的刘月从9月1日起,开始了和部门同事 “扎根”市临检中心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涉及餐饮供应、医疗废物管理、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我们的职责就是做好保障,才能让临床老师们全力以赴投入战斗。”刘月说,为了做到对信息的“秒回”,即便是到了深夜值班的人都是仅仅把对讲机握在手中,“休息补觉的时候,做梦的内容都是在拿着对讲机答复。”

从12小时一班,到24小时一班,一周的高强度工作下来,刘月的体重减轻了近十斤,“有很多同事比我辛苦多了,我就当正好减肥了!”

正是这一份份隐形的付出,才织就出了一张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让昔日那个安逸成都再次焕发“蓉”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