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新同事下班后去干这种事

Sayings:

最近,身边的人突然都开始谈论起“松弛感”。

我想,大家之所以这么有感触,是因为知道做到松弛,很难,非常难。

我不太觉得“松弛感”是一种品质,最多只能算一种反应。“这件坏事的代价我能承受”,是一个人在了解了这点后,展现出的一种很自然的举动。

能做出这种决定,背后一定是一个平和而顺遂的环境。

大部分人,尤其是处在当前这样不太乐观的状况下,别说松弛,不焦虑就已经万幸了。

前几天,我注意到一个女生,她在聚餐中回客户电话,挂掉电话松一口气,领导的电话又来了。

朋友劝她离职,她说:“简历已经投了不少,回应的没几个,而且谁知道新公司会不会有新的麻烦。”

说完,她开始报复式地吃面前的烤肉。

在重压之下用一堆烤肉来犒劳自己,是社畜们唯一的放纵。

我观察了一下,解压方式还有这些——

发了工资,购物车的东西成批成批地清空来犒劳自己。

不想动脑,还希望拥有自己的时间自由,熬夜刷两三个小时的短视频。

甚至还发现了一个有点不可思议的群体,他们靠兼职解压

有点奇怪,繁忙的工作过后再打一份工,这不是火上浇油吗?怎么解压?

我找到了一群兼职解压的人,和他们聊了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又能从中获得什么?

 1 

搜集整理过后,我发现兼职岗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店员

社区志愿者

滴滴司机

外卖员

……

我试着总结出了一些共性

时间灵活;

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活;

人际关系简单,但仍然能与人接触;

少有脑力劳动。

从事这类工作,钱不会是第一位。但也很重要,没有人会单纯为爱发电。

读者@番茄 在外企工作,看似光鲜,其实也有不小的经济压力。

入职三年,工资几乎没涨多少。每月除去房租、日常开销,捉襟见肘。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每周去瑜伽服装店兼职当店员,时薪是 40 元每小时,节假日则 3 倍发放。

兼职通常安排在周末,集中工作 8 小时。“其实也可以选择晚上七点到十一点去上班,但我觉得那样有点累”。

她靠兼职赚来的钱补贴家用,让自己能在一线城市的压力中喘口气。

读者@酱酱 的兼职是户外营地活动的老师。

和兼职的机构去年就建立了联系,但因为当时的工作比较理想,一次也没去过。

最近一段时间她被裁员,新工作压力变大,薪资待遇也下降了。这才决定每周末兼职 1-2 天,在北京一天赚 2-300 元,并不算太高,但至少可以补贴一下房费。

赚钱之外,她们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希望能在兼职里解决。

我有点意外,最突出的竟然是人际关系。

“很不开心,我特别孤独”,@番茄 这么形容她的全职工作。

@番茄 今年25岁,是近些年来公司少有的校招入职。同事平均年龄是 40 岁,大多已经结婚生子。

她很希望有人和她聊聊电影、美食、文学,但同事们日常的话题多集中在孩子上,还会有人“指点”她现在的生活状态,觉得“等你年纪大一点,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爱玩了。”

@番茄 焦虑又困惑,在公司里,她的话痨本性不得不被藏起来,成了个沉默寡言的人。

和兼职的同事关系不会这样。一周只见一次,彼此很熟悉, 但又没有熟悉到会参与你的私人生活。

加上售卖的是运动产品,同事大多很有意思。公司也有大龄同事,但还是活力满满,没有什么“应该活成的样子”。

@番茄 在这里能做自己,每周兼职的八小时里,她紧绷的状态松弛了下来。

@酱酱 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有很重的绩效压力。

同事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加上她初来乍到,对业务不算太熟练,彼此打交道的时间很少。

在公司,她几乎一直埋头干活,每天和同事的沟通不会超过 15 分钟,还都仅限于询问工作相关问题。

这些都让@酱酱 工作的时候蹦着一根弦。

但周末在营地兼职,同事们的目标会比较一致,竞争感几乎没有。打交道的也都是小朋友,一起蹦蹦跳跳玩耍,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等于在人际关系方面给自己放了个假。

读者@老郭,前金融从业者,有段时间在跳海酒馆兼职当打酒师。

本职工作中,他每周的工作时长几乎都在 60 个小时以上。工作内容也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他其实不是那么喜欢和人打交道,但工作中有很多不得不打交道的时刻。

对他来说,兼职就成了一个回血的过程。

@老郭 最喜欢的是洗杯子这个活。

水池在一个角落,对面是一面墙。面向这个墙,什么都不用想,机械重复手中的动作,一个接一个,把杯子彻底地清洗干净就可以。

图源:跳海酒馆

就像一个真空地带,走进这里,现实中发生的一切就和他没有关系了。

 2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在《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里,用了一个有趣的描述来比喻现代的工作系统——摩天轮

细想想,的确是很像。

每个打工人,都按部就班待在自己所属的那个座舱里,日复一日完成规定的动作。不能越界,不得动弹。

裸辞就是从这个摩天轮里跳出去,重获自由。

但未来所面临的问题也很显而易见:没有收入、生活水平降低、不久的将来还是要工作。

而兼职,也许像是在忍受工作和裸辞之间找到的一个平衡点。

肯定也不算什么终极解法,最多是打开了摩天轮的座舱窗户透透气,但能确保自己不至于窒息。

读者@来自深海 的职业是总经理助理,这份工作的本质是身兼数职。如果遇到“躺平”的同事,她就得打“两份工”。

上级领导也会有很多天马行空,不知该如何实现的想法。

而当她完成这些份内份外的工作后,发现自己几乎在整体环节中隐形了。她看不到自己的贡献在哪里。

这些,都让她觉得这份工作没什么意义。

因为一些机遇,她有了周末兼职当老师的机会。她很喜欢这个工作,为此不惜周内下班备课,周末的两天都在学校附近“待命”。

当老师为她带来更即时的成就感。上完一节课学生表达听懂了,替学生解答完一个具体的疑惑 ,都是一种可以直接看到的反馈。

她并不是个例。

读者@草草 之前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

部门领导不够专业,职责划分、工作安排,以及未来的成长路径都没有太好的规划。

大家挤在一起,没头没脑地展开工作。不得不面对重复的工作内容、无效沟通,以及各种情绪上的糟糕体验。

最让她痛苦的是,同事们都在表演加班。明明可以按时完成手头的工作,却都在下班之后坐在工位前假忙。

即便是第一个离开,她还是不得不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

兼职的更大意义在于离开了那个环境。

@草草 说,每周工作结束从公司打车到兼职的酒馆时,她都会特别开心。觉得自己终于在休息日做了点不一样的事。

工作氛围和环境也都很轻松。她会调酒、喝酒,和客人聊天,偶尔一起分享食物。

这里是一个出口,她终于可以松弛下来,不再继续表演。 

 3 

前段时间,#打工人兼职解压 的话题上了热搜。

有不少人表示这是在消费苦难。这当然是一种视角,一种很重要的视角。

但换个视角来看,打工人也是在靠兼职曲线救国。

在全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意义的工作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一项都是一种束缚、消耗,让人绷紧神经,无法松弛。

兼职解压的这些人,在尝试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换换环境、换换脑子的机会。并从中获得及时而微小的收入和满足。

在一个更加短暂的劳动里,他们不用承担长期的工作和相处带来的压力。

而且更加轻松、自由,有掌控权。

遗憾的是,即使能做出这样选择的人,也只是少数。

上述所提的某酒馆,兼职计划里有这样一项要求——

请于 6 点之前到达。

你看,即便是要兼职解压,还是有门槛的。

无法准时下班的打工人,还有力气把自己扔在床上,就称得上是功德无量了。

撰稿:邹雨

责编:梁珂

  晚祷时刻:

 工作只是 

 生活里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