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气、暖宝宝、电热毯……中国取暖“神器”为何走俏欧洲?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薛鹏报道 对欧洲来说,即将到来的严冬,可能不太好过。在天然气供给受限、价格暴涨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安然过冬?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向中国制造寻求答案。

近日,彩虹集团因“电热毯”概念悄然走红。不单单是这一家老牌小家电企业迎来产销两旺,我国空调、电热水器、电暖器等品类对欧洲的出口额也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仅今年7月,欧盟27国进口中国电热毯就高达129万条,环比增长近150%。出口欧盟的取暖器,销售季节也延长了一个月左右。不少进口商追加取暖器订单,带来了一轮“补单潮”。中国取暖设备为何走俏欧洲?个中原因对我们有何启示?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能源危机下的欧洲消费者备货迎寒冬,带动电暖气、暖宝宝、电热毯等中国取暖“神器”出口火爆

浙江省慈溪市是我国取暖器生产基地之一,出口量占到全国三成。不同于往年9月中旬左右电暖气生产旺季就结束的情况,相关企业今年一直在忙着赶制订单,以应对欧洲等地客户的“补单潮”。

9月22日下午,记者打通电话时,慈溪市富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松烈正忙着进行新一轮电暖气订单的赶制安排。成立于2011年的富运电器,主营业务是小型电取暖器,主要以欧美客户为主,目前在慈溪市同类产品中,对欧洲出口量排第一。

“受国际环境影响,欧洲客户对于电暖器的需求明显增加,富运电器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达到1.3亿元。”徐松烈介绍,今年的补单情况尤其明显,增加的单量超过10万台,客户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主要是商场超市客户。

据宁波海关所属慈溪海关查检一科科长岑娜介绍,今年1至8月,慈溪取暖器出口33.5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欧盟15.3亿元,同比增长55.2% ,较往年同期相比,出口欧盟的取暖器销售季节,预计将延长一个月左右。

受到欧洲消费者热捧的取暖“神器”不只是电暖气。在“世界超市”义乌小商品城,经营热水袋等取暖产品的商户,也感受到了今年订单的不同寻常。

“今年欧洲的订单特别火热,从时间上来看,3月份就开始有订单而且成交率非常高,从数量上来看,往年最大客户的订单量在90万件左右,而今年最大的客户直接下单200万件。”在义乌小商品城经营多年热水袋生意的商户骆兰仙告诉记者,他本来已经在7月底前将客户的订单发出,但现在随着天气寒冷,欧洲等地的客户又追加了一批订单,算下来今年产品销量同比翻了一番。而在义乌经营同类商品的商户,订单量基本都出现了明显增长。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在2022年多数家电产品对欧洲出口额呈下降态势的背景下,空调、电热水器、电暖器、电热毯、电吹风等品类逆势增长,1至7月累计出口额分别为19.9亿美元、1.3亿美元、4.9亿美元、3340万美元、1.6亿美元,其中电热毯达到了97%的增速。

在徐松烈看来,中国电暖气、电热毯等取暖产品之所以受到欧洲客户热捧,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情况特殊,欧洲能源危机使得天然气价格高企,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天,普通消费者不得不提前进行准备;另一方面是因为欧洲通货膨胀严重,消费者整体购买力下降,而中国的取暖产品更有性价比,在安全性和耐用性方面有保障。

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我国从容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纵观近几年的国际市场,每当“缺芯”“少柜”发生时,中国制造总能挺身而出,担负稳链重任。

2020年,海外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欧美等国家居家隔离的民众囤货意愿强烈带动冰箱“爆单”,中国企业瞄准时机加速冰箱“出海”。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累计出口冰箱6954万台,同比增长35.6%。其中,12月份,出口冰箱648万台,同比增长58.7%。

2021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安全和健康,国际市场对自行车的需求量骤升。中国自行车及零部件出口迎来显著增长,并呈现高端化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自行车出口6923.2万辆,同比增长14.8%;出口额51.07亿美元,同比增长40.2%。其中,代表高端运动、高附加值的“竞赛型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增长明显。

除了冰箱、自行车等产品,在高技术产品等方面中国表现也十分抢眼。据商务部消息,今年上半年,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太阳能电池、锂电池、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95.4%、75.3%、16.4%。

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我们的底气。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得益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韧性进一步提升。据了解,经过各部门各地方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转,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加剧,欧洲正面临新一轮能源危机

凛冬将至,欧洲正面临新一轮能源危机。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9月2日说,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表示,“北溪-1”停止输气完全是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国家阵营制裁所致。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16日说,欧盟若想获得更多天然气,应当解除制裁、允许启用“北溪-2”天然气管道。

近一年来,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加剧,爆发了两轮能源危机,欧洲均处于“暴风眼”。2021年冬季集中爆发的第一轮能源危机,主因是能源供需失衡。2022年2月下旬,乌克兰危机爆发与美西方对俄实施全面制裁引爆第二轮全球能源危机。

英国6年来首次从澳大利亚购买液化天然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去年,欧洲50%以上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经过俄方这段时间的供应削减,目前这个比例已经降到10%。偌大缺口下,欧洲现在首先要解决如何过冬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永中认为,欧洲想从美国、澳大利亚、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来部分替代俄罗斯管道气,短期内很难实现。

“供暖和发电,是欧洲天然气的两大主要用途。”王永中表示,为了应对天然气供应锐减的危机,欧洲只能采取重启部分煤电、延缓退出核电、使用木柴等生物质燃料、降低生产生活耗能等方式。“这就不难理解我国的电热毯、取暖器等为什么会在欧洲热销了。”

“俄欧在能源领域相互高度依赖,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最高。”谈及欧洲能源危机的根源,王永中表示,俄罗斯能源储备丰富,欧洲能源禀赋稀缺,欧洲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市场,而俄罗斯是欧洲最主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国,二者长期处于互利关系。此外,欧洲在能源问题上比较激进,比如此前大举去煤电、关停核电,一味依赖天然气发电,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也使得其抗风险能力不足。

近年来,美西方对俄能源领域的制裁主要采取禁止或减少进口、禁止设备和技术出口、限制或禁止金融服务、撤资或禁止新投资、制裁港口和航运企业等措施,导致俄油气出口严重受阻。于是,一边是俄能源供应大量过剩,另一边则是欧洲国家能源供应严重短缺,进而出现国际能源基准价格快速上涨和俄能源价格大打折扣并存的奇异现象。

再看我国,“富煤、贫油和少气”是我们能源禀赋的基本特征,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对外依存度分别约为73%、43%和10%。当前,国际化石能源价格高位震荡,增加了中国的能源进口成本。

应对当前复杂的外部能源环境,王永中认为,要高度重视能源供应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功能,加大优质煤炭的增产力度,降低对外能源依赖度,继续鼓励中资企业投资海外上游油气资产;维持中俄能源贸易规模稳定,关注俄罗斯油气资产潜在投资机会。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变革、大调整,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国内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更为迫切。无论何时,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都是我们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关键。

点击下方“”,查看完整版内容

编辑:张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