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漫评」从两个绝境逃生的人,窥探“热爱生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杨柳

进入9月,我们相继为两个失联者的下落而忧心不已——一个是在失控氢气球上飘行十余小时的胡永旭,一个是在泸定地震中失联十余天的甘宇。这两个绝境逃生的男人,让这个秋天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也让我们陷入了对生命的沉思。

9月4日,“打塔者”胡永旭乘坐氢气球飘浮于黑龙江某林场上空,任务是将红松林上结满的松塔打落到地面。但他从未想到,他所信赖的氢气球会在那个松香弥漫的早晨突然失控,让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高空中飘行三百多公里。忍受了十余小时的恐惧与战栗后,他选择跳落林中自救。

这意味着,接下来他还将面临无尽的疼痛与饥渴、漫长的绝望与孤独……

胡永旭被氢气球带走。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获救后,这个淳朴而坚毅的汉子,一提起此事就痛哭不止。他在绝境中经历的求生细节,我们无法仅凭想象得知;他在恐惧中体验的痛苦挣扎,我们也无法仅凭共情理解。但他的故事,仍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开篇即言:“这一切都将永存:他们曾经活着,曾经为之一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胡永旭的求生经历就是现实版的《热爱生命》。

小说中的淘金者与现实中的“打塔者”,都是追求幸福的普通人。他们都曾为生活而涉险犯难,他们都曾为活着而竭尽全力,他们都曾为回家而战胜恐惧……他们以无比顽强的生命意志,强行掰开扼住自己咽喉的命运之手,在绝境中彰显出生命的韧性与光芒。

对于现代人来说,“热爱生命”似乎已成为一句没有实际意义的套话、空话。我们生长在文明的温室里,不必与自然环境搏斗,天然地享受维持生命的一切,以至于认为活着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于是,我们的生命意志渐渐变得脆弱不堪,难以经受风吹雨打。

面对胡永旭的经历,我们应该理解——“热爱生命”绝非套话,而是一种意志与能力。

相比胡永旭,另一个在近期闯过鬼门关的男人甘宇,则带给我们更大的心灵震撼。这位地震中的“泄洪英雄”,从更崇高的角度诠释了“热爱生命”的意义。

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地震,水工甘宇放弃第一时间逃生的机会,坚守水电站避免下游村庄被冲毁,从而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但他自己却被困山中,直至9月21日才被救援人员发现,当时他已多处骨折并严重感染。当地医院院长感叹,在那种地方活下来很难。

甘宇(右一)和发现他的村民倪太高。图/央视新闻

目前,甘宇仍在住院治疗。失联的十几天中,他经历过多少痛苦与磨难、恐惧与煎熬,我们暂无从可知。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已突破了有限的经验与贫乏的想象。不过,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一下甘宇的抉择。

如果说胡永旭在高空中体验到了“生命之轻”,那么甘宇则在大地上感受到了“生命之重”。在逃生与责任之间,在自救与救人之间,甘宇必定于地动山摇的时刻,内心纠结不已。但事实证明,他最终选择了责任与救人,即使可能付出失去生命的代价。

甘宇面临的抉择,既非“电车难题”式的伦理实验,也非“事后诸葛”式的网络讨论,而是当时当地就要作出的即兴判断。这一即兴判断,既容不得哈姆雷特式的优柔寡断,也容不得堂吉诃德式的冲动冒进,而是需要极强的生命意志来克服本能恐惧。

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了甘宇的照片。这个国字脸、粗眉头的爽朗汉子,不禁让人直呼“有古人之风”。“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司马迁曾盛赞的“闾巷之侠”“布衣之侠”,甘宇可谓当之无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