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 奋进复兴路丨淮安:借力长三角 托举健康梦

在淮安多家三级医院,每天都有来自沭阳、泗阳、灌南、宝应等周边市县的患者就医,其中固然有路途较近的因素,但仍有许多患者舍近求远来到淮安看病,这只能解释为对淮安医疗水平的信任。那么,信任从何而来?

只要进行简单梳理你就会发现,以淮安各大医院影响力为标志的“医在淮安”品牌,与坚持不懈地借力长三角密切相关。在各条战线中,淮安医疗卫生融入长三角行动早、措施实、成果丰。当前,淮安正在建设苏北区域医疗高地,锻造“健康淮安”品牌。无疑,这一实践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融入长三角中心区的深度和广度。

沪淮合作先行者

长期以来,淮安人赴外地就医,首选是南京,其次是上海,然后就是北京。三座城市有两座在长三角,其中上海是全国医疗水平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医疗高地之一。对任何城市来说,能够接轨上海,不仅意味着当地居民能够享受更多的高端医疗资源,而且将极大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早在2009年,淮安医疗卫生就已建制化地对接上海。“当时淮安正在大力建设‘淮医’品牌,规划开展‘沪上名医淮上行’活动。”市卫健委副主任俞伟男介绍,当年6月,“沪上名医淮上行”成行,上海21家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50余位院长、专家组成的沪医“军团”来淮,两地一次签订了十多个合作项目。

“瞄准上海就是瞄准了全国乃至世界医学的高端,融入上海,才能领先苏北,才能早日建成辐射2000万人口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时至今日,已不必详细还原当时的情形,但淮安一家医院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淮安医疗卫生接轨上海的理由。而在时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的刘中民看来,通过沪淮医疗合作,沪医还将成为淮医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在看来,淮安医疗卫生条线不啻为沪淮合作的先行者。尽管我市各条线、各领域在多年前都与上海建立了不同的联系,但大规模、成建制、显声势的沪淮合作实践,当属医疗卫生条线。

从2009年开始,建制化的沪淮医疗合作高潮迭起。2013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沪淮合作“淮医人才与跨越发展”签约会上,两地一次签署23项合作协议。4年后的沪淮医疗卫生成果汇报暨项目签约会,两地再一次达成14项合作协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淮安卫生与健康研究中心、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协同创新平台等同时揭牌。2020年12月,“沪”佑健康·“淮”抱梦想——沪淮医疗卫生交流合作回眸与展望主题活动又签署了27项合作协议,设立11个名医工作室、12个医疗分中心,开展21项科研合作、培养人才44人次……

紧跟沪淮医疗合作步伐,淮安医保也在逐步融入长三角。2017年9月,淮安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系统,实现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2019年5月21日,淮安和上海成功开通了双向门诊直接结算。“与上海门诊联网成功,打通了淮安与上海两地之间异地刷卡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避免了需要个人垫付门诊费用和后续报销的不便,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至2020年9月,长三角三省一市所有统筹区门诊、门特实现直接结算。

医在淮安新境界

淮安市民陈女士曾患晚期子宫内膜癌,打算赴上海仁济医院找著名专家刘开江教授进行手术,但医院床位紧张,要等很长时间。正在手足无措之时,市妇幼保健院给她送上惊喜——刘开江是市妇幼保健院的合作教授,医院可邀请他来淮。很快,刘开江教授来到淮安,在市妇幼保健院团队的配合下,为陈女士完成了手术。“国内一流专家来家门口给我做手术,真是想不到的事。”陈女士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随访时夸赞道。

刘开江教授来淮与市妇幼保健院团队联合开展临床手术,是两家医院合作的题中之义。除了上海仁济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上海儿童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儿童医院、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这些大院名院全部与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例如签约医联体、建立专家工作室、病理会诊、技术指导、临床手术、学术交流、共担课题等,几乎覆盖了市妇幼保健院的所有临床医技科室。也正是通过借力沪宁两地医疗资源,市妇幼保健院在腹腔镜下肿瘤手术、小儿外科心脏手术、小儿肾脏穿刺等方面的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名医辈出,患者蜂拥而至,许多专家一号难求。

市妇幼保健院接轨上海、南京的实践,折射了一家医院发生蜕变的重要变量,那就是以开放的理念和姿态借力长三角。从这个角度看,一家医院、一个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开放度。2009年以来,淮安其他主要三级医院几乎都像市妇幼保健院这样,与上海、南京等地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并因此受益匪浅。

兹举两例。2008年,淮安引进医学博士11名,成为当年的一个重磅新闻。现在,仅市一院就拥有博士(含在读)300余人,另有博导7人、硕导200余人。2009年1月,市一院迎来“三级甲等医院”金灿灿的牌子,改写了淮安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此后,市二院、淮安八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先后创成“三甲”,全市三级医院数量达到11家。

“通过与长三角先进医疗机构对接合作,无论从重点专科数量、SCI论文,还是从国家、省自然基金项目的数量上来看,我市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俞伟男认为,另一种表述——“医在淮安”虽然豪气干云,却切中肯綮。随着沪淮、宁淮医疗卫生合作的逐步深化,“医在淮安”品牌本身也在不断开辟新的境界。

深度融入再出发

在“8·19”中国医师节来临前夕,市委书记陈之常看望慰问淮安优秀医师代表,勉励他们以实际行动推动“健康淮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而在此前,淮安已明确提出打造苏北区域医疗高地,不断扩大“医在淮安”品牌影响力及辐射力。

从“医在淮安”到内涵更明确的“苏北区域医疗高地”,再到范畴更宽广的“健康淮安”,名词术语变化的背后,是淮安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及目标追求的越发远大。如果说,沪淮、宁淮医疗合作擦亮了“医在淮安”品牌,那么,托举起“健康淮安”梦想,仍需秉持开明开放理念,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上再出发。

这一说法不仅是对既定战略的演绎,又有着确切的现实指向——

例如,如果上海专家为淮安患者远程会诊,还需要淮安的医院将患者检查结果、病历等资料上传到上海医院的会诊平台。“建议打造长三角地区电子健康医联网,建设规范的线上就诊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时源头采集和互通共享。”市一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可分批实行、制定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制度、交换制度和共享制度,逐步建成覆盖长三角的卫生信息平台。

尽管有些问题需要在区域层面统筹解决,但淮安作为长三角成员城市,可以主动发出倡议。更关键的是,淮安医疗卫生若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仍有诸多“缺课”。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淮安与长三角医疗机构的合作基本以三级医院为主,这需要淮安本地医疗机构持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厚植对接合作基础。另一个具体而迫切的问题当属数字能力建设。虽然淮安医疗卫生机构与上海、南京合作广泛,但开展签约医联体合作的较少,紧密程度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医疗合作方面还很薄弱。目前,仅市一院等少数医疗机构搭建了远程医疗平台,打通了与上海瑞金医院等20多家大院名院的会诊通道,其他医院在数字能力建设上亟待“补课”。

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市党代会提出对接融入长三角中心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淮安医疗卫生开放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借力长三角托起“健康淮安”梦想和品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责任编辑 管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