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凯里这十年 | 炉山镇:十年奋楫逐浪 小城镇建设绘出美好生活

为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凯里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心动930》开设了 “喜迎二十大 凯里这十年”专栏。

今天刊发的内容是凯里市炉山镇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炉山镇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国家卫生镇”“全省经济强镇”“全州经济发达镇”“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贵州省第八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暨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炉山镇坚持以“抓经济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招商”为理念,以增强镇域经济和增加居民收入为目标,克服多重困难,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全力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全镇经济社会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完成财政转移性收入8.50亿元,预算执行支出7.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农业产业项目投资2.49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13.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84元。完成招商引资入库项目32个,项目签约资金54.85亿元,项目落地27个,到位资金13.2亿元。吸引了温氏集团、中兴集团、中青集团、浙黔药材、永泰和农牧、坤宏养殖等一批优秀企业落户炉山,为炉山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大攻坚成果展现新面貌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在尽锐出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狠下功夫,以“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担当,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医疗扶贫、易地搬迁、就业帮扶、政策兜底等帮扶措施,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0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6个,完成“组组通”公路建设33.10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28条、改造农村危房2624户、整治房屋透风漏雨139户、“三改”224户、易地扶贫搬迁287户1141人、劳动力转移就业3220人次。5个贫困村提前出列,847户2768人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农村生活垃圾”五大保卫战,严格落实生态环保“三线一单”工作制度,强化环保精细化管理、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整改销号中央、省委、州委环保督察案件13件、群众投诉案件7件,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行为,向市自然资源局移交私挖盗采违法作案挖掘机等工具设备157台(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镇村保洁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配合建成凯里市盛运电力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凯里市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辖区主干河流及其支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全流域包干的管理体系,“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和矿山、裸露山体植被恢复29处176亩,生态环境优势正在加快转换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实效。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黑恶势力,保持社会风气和谐安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筑牢疫情防控“防护网”,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产业提质增效

紧扣州、市“五大产业”“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坝区产业发展思路,成立合作社52家,发展产业项目78个,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发展林业经济、生态种植养殖为重点,建成200亩以上坝区4个,成功申报“桃李荷田•生态洛棉”田园综合体AAA级景区。

共计出栏生猪28.8万头、家禽268.8万羽,蛋鸡产蛋15370吨,中药材产出958.6吨,烤烟产出15150担,“两椒一果”产出95800吨,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6%,全镇“鸡、猪、鱼、菜、菌”和中药材、花椒、辣椒、精品水果、烤烟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合作社、村集体公司服务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产业引领推动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

小城镇建设呈现新景象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以来,炉山镇以完善小城镇的道路交通为依托,着力抓好供水管网、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81亿元完成炉碧大道、炉下快速通道、环城东西路、长征路等城镇路网建设及升级改造;投资366.5万元完成炉山垃圾中转站、凯里第四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270万元完成炉山客车站改造升级;投资5.14亿元完成凯里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改电项目建设。

公共服务显著提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抓好学校、卫生院、集贸市场、敬老院、广场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投资5186万元完成市医院炉山分院、第一第二集贸市场、健康休闲广场、尚书广场、东门水库湿地公园广场建设;投资4.474亿元完成炉山敬老院、7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环城西路拆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完成镇中心幼儿园、炉山二小寄宿制学校、炉山文化站等民生文化项目建设。

景观建设取得实效。高标准搞好城镇园林绿化和道路美化,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投资9875万元完成镇区主干道周边、东门水库湿地公园、公共广场及镇区其他绿化建设,绿化面积490万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完成镇区主干道周边新型LED节能路灯更换300盏。五年来,炉山镇共计实施示范小城镇“8+X”项目28个,完成投资近122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服务大幅提升。

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获批“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全省经济强镇”和黔东南州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变革发展,镇级成立领越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引导各行政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15家,并实质性运转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机构改革工作,把原来的20个内设机构改革整合成“6办7中心”、1个社区及1个综合行政执法队等15个党政、事业机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标准化改造“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改革经济管理职能权限下放138项,正在申报经济管理权限审查368项,实现“一网通办”26项,“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登记市场主体1769户。改革开放创新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炉山发展更加高效、更具活力!

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600余人。完成东湖湿地公园升级改造,完成背街小巷道路硬化3600平方米,完成风貌整治3520平方米,建成文化活动健身休闲广场5个3725平方米,完成庭院整治761户,实施千人以上安全饮水巩固工程4个,全面实现村村通。各行政村装配农家书屋、多功能活动室、文化长廊、活动广场等均已达标。建成市一医、炉山卫生院医共体,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96%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学生(儿童)营养改善全覆盖。申报中国传统村落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标准逐年提高。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凯里法治云平台”率先在炉山推广。社会治安管理实现长效常治,各类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向人民群众交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新答卷!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建立党建专题会议制度、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三查三述两报告、谈心谈话、支部书记党建述职等制度,实现了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督促指导。定期对各村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亮点特色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指导各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工作促进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更加有力。

强化阵地建设。以党建产业示范点为龙头,引导各支部开展示范点创建工作,重点推进了“桃李荷田•生态洛棉”AAA级景区、“酒歌闻香•香闻甘坝”、清平商贸经济、传统村落龙洞、中药材基地新华、种养殖基地伟勇、百兴等一系列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同时按照“五定工作表”的要求对大良田村、紫荆村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改并验收销号,基层组织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百官、洛棉等村依托农文旅田园综合体建设,整合土地资源,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优质桃李、水稻和荷花,以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海星、甘坝、新华等村通过荒地治理,培育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城关村发挥环城西路的优势,对村中闲置土地进行市场开发,出让面积11626.69平方米,获利953万元。

聚焦“产城景”一体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品质。下一步,炉山镇将按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景融合发展思路,推进园区、镇区、景区三区合一,以广阔的产业平台吸收创业就业者,以宜居的空间吸收居住者,以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吸收观光者,让城镇与园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实现产业让生活更美好、城镇让人们更向往。

来源:炉山镇

总编辑:田兴波   编审:周宗辉  王志凯

编辑:吴映璇 林泽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