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50人|青木丽子:做中日友好的“桥梁”是我一辈子的使命

日本资深中文翻译、语言专家青木丽子是一名在中国出生、日本长大的日本人。在荧幕上见证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那一年,13岁的青木丽子满怀着兴奋之情,立下了做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桥梁”这一目标。


1984毕业后,青木丽子进入日本福冈县政府国际交流课,长期参与日本政府及官员的对华交流事业,多次担任首席翻译。如今说起,她仍记忆犹新、满怀激动。


在青木丽子位于日本福冈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她参与过的中日交流的照片,书柜里也摆满了中国相关的书籍与她撰写的《梦大地中国》、《中国 疾风劲吹的大地》等著作。青木丽子经历了许多与中国有关的故事,她也期盼能将这些故事延续至下一代。她一直致力推动青少年交往,希望更多促进中日两国的年轻一代交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两国国情、建立信赖关系。


提起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与两国民间交流,青木丽子表示,做中日两国友好的“桥梁”和“纽带”是自己一辈子的使命。“中日两国应该要友好,也没有理由不友好。”她说,“到我只剩最后一口气为止,我都会一如既往地、不断地做中日两国的桥梁、纽带。”


青木丽子。   澎湃新闻 图

与中国结缘

澎湃新闻:您一直从事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工作。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能请您说说一开始是如何立志于从事这份事业,并与此结缘的?


青木丽子:我认为从事这份工作,做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桥梁”是我的“历史使命”。我出生在中国,1973年我们全家人回到日本,回国的前一年正好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


我从小就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也是一名在双语环境下成长的日本人。当时,在荧幕上亲眼看到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首相两人握着手,13岁的我特别兴奋。从那时起我就立志从事这份事业,做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此后,在我从学校毕业要参加工作之时,日本的地方政府正好要推动国际化,而且要加强中日两国的地方交流。我所在的福冈县的县政府(相当于中国省级政府)也打算成立国际交流课——相当于中国的外事办公室,要募集国际人才。碰到这样的机会,我就去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合格(通过),开始从事两国友好交流“桥梁”的工作。


澎湃新闻:中日两国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日本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在中国出生、日本长大的日本人,对此您有何思考?您认为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一点开展中日两国的人文交流?


青木丽子:中日两国有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中国的古代文明、古代文化给日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我看来,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上有很多方面都“同根同源”。


日本虽有独特的文化及和历史传统,但是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都是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日本人的智慧更进一步发展。现在中日两国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在民众的交流和对彼此的感情上。但是我认为两国在文化、历史上本来就有很多共同点,所以我想可以从古代的文化、文明交流这个切入点加强两国民间交流、推动中日关系发展。


2014年,青木丽子与时任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受访者供图

发掘更多“共同语言”

澎湃新闻:当前中日两国民间好感度并不高,两国民众相互也有着一些误解,日本媒体报道中国时往往从负面角度来开展,对此您如何看待?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着手改善这一情况呢?


青木丽子: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伤心的事情,部分媒体会误导社会的一些舆论,这是一个很不良的现象。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非常需要去进行正面、真实的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想人们不能够仅仅因为此类报道就固定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开阔眼界,多去看看,多去了解,这样也有利于加强自身的判断能力。


中日两国应该要友好,没有理由不友好,我认为两国应多多推动民间交流,多多让年轻人相互往来、相互学习。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应该自己踏上对方的国土,去看去体验。比如说中国的朋友到日本来,看看日本社会是怎么样的、民众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同样,日本人也要去中国看看,哪怕是观光旅游也可以。


澎湃新闻:您曾经多次为中日两国高层交往担当翻译,能否分享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青木丽子从我参加工作到今天几乎已经过去了40年,作为一名翻译,我成为了两国友好交流的“桥梁”。我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日本之时,他到福冈访问了两天,当时我担任了(日方)首席翻译。


那时福冈县正好要推动、加强与中国的地方交流,他们要找一对友好省县关系的对象。当时我们福冈县看好江苏省,江苏省也看好我们福冈县,大家都有愿望要成立友好省县关系,但早在前几年江苏已与日本的爱知县成立了友好省县关系。

江泽民总书记来访问的时候,我很有幸、也很大胆地向当时的福冈县知事提出了一个建议,问他可否在欢迎晚宴中亲自提及缔结友好省县关系的事情,知事最后也在讲话中提到了这个计划。


对此,江泽民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回应道,江苏省与福冈县这两个省县非常“门当户对”。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实现了和江苏省缔结友好省县关系的愿望。


同年11月4日,在正式缔结友好省县关系前,当时的福冈县知事率团访问北京,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我作为翻译有幸在场,这是我非常兴奋,也终身难忘的一天。


澎湃新闻:您曾经带领日本年轻人来到中国同中国年轻人展开交流,您能否回忆当年活动中碰撞出的火花,您觉得当下中日两国年轻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有哪些?


青木丽子:2008年,我跟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一起组织了一个包括30名学生的团队前往中国访问。这些学生来自全日本20多个学校,其中有25名大学生及5名留学生,我们一道前往了复旦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好几个高校进行交流活动。


中日两国的年轻人在交流活动中,不管是在衣着、时尚方面,还是在文化背景、音乐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语言。但我们也碰到过一些问题,例如他们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尤其是与战争相关的那段不幸的历史仍有不同的认识。


当时,每当碰到中国大学生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日本大学生就无法解释也无法回答。这是两国青少年交流的一个障碍。我认为这是很需要我们这些大人去解决的问题,需要很好地、准确地教育青少年一代针对历史的看法。


当下,中日年轻人之间虽然语言不同,但也有相当多的共同点。很多中国的青年都看日本的动漫、听日本的音乐,这些就可以作为一个共同语言促进两国年轻人的交流。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日本的年轻女孩子特别喜欢中国女孩子的穿着和打扮,她们都会通过社交平台TikTok搜索中国的流行趋势。我认为在这类角度上,两国年轻一代可以跨越一些障碍,通过更多的“共同语言”来开展交流。


2011年,青木丽子担任上海电视台特邀解说员。受访者供图

期待中日青少年往来

澎湃新闻:您根据自身的日中民间交流与合作经历撰写了很多书籍,未来您自己有哪些想法和计划,以进一步促进两国民间交流与友好往来?


青木丽子:做中日两国友好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一辈子的使命,我认为,到我最后一口气为止,我都会一如既往地、不断地做中日两国的“桥梁”与“纽带”。我自己特别乐意更多去推动两国青少年交流,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来了解两国国情、建立信赖关系。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完全从这一事业中退下来,我也想回顾我这一辈子的经历,把它们再整理成一本书,分享给我们的下一代。


2013年9月,青木丽子带日本大学生在中国访问。  采访对象提供


澎湃新闻:面向未来50年,对于承载着中日两国未来友好交往的年轻人和下一代,您有何寄语和期待?


青木丽子:听起来50年好像是一个很漫长的岁月,但以我自己的亲身体会,50年就是一瞬间,马上就会过去的。


就像地球不停在转动,时代也在不断变化,我立志于要成为中日两国的“桥梁”就是50年前的事情,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50年也很快就会过去。大家都知道20世纪是“欧美的世界”,但大家也都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界”。但我们也应该好好地去想想,我们能够肩负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重任吗?


我认为亚洲人还需要更加努力,学习、进步。我非常希望两国青少年多去相互学习、多去了解彼此,大家要尽量去化解目前所存在的误解,去共同努力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新的时代,为人类造福。这不仅仅是为我们中日两国,也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不辜负时代的期待,来扛起这个重任、好好努力。


【人物简介】


青木丽子,1959年生,曾在福冈县政府工作,作为汉语及中国问题专家,40年来活跃于中日交流的第一线。在福冈县政府对华交流中,曾多次担任首席翻译。青木丽子围绕“中国与日本”这一主题,通过演讲及写作,积极活跃在各个领域中。曾在中国、美国及英国共生活过近17年,访华次数超过600次。


来源: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