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博这十年 丨 文物收藏工作纪实

云南省博物馆是云南省最大的可移动文物收藏、展示、教育的研究机构,作为一家综合性博物馆,其藏品囊括了云南从远古至今的历史文化遗存。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之初的文物来源主要有

考古发掘

田野采集

民族学调查征集

社会调查征集

收购

接受捐赠

交换

调拨

……

2011~2022捐赠藏品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云南省博物馆完成了自己的收藏、展览、研究体系建设。十年间,有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尤其是现代著名艺术家和广大群众,对博物馆藏品体系建设给予了极大支持。

2011-2013年

●  刘自鸣先生捐赠其部分绘画作品及史料;

2015年

●  邵琪伟先生捐赠礼品;

2017年

●  郭伟先生捐赠书法作品;

●  洪浩昌先生捐赠绘画作品;

●  南侨机工邝金源家属及胡宇韵女士、廖平先生捐赠相关文物资料;

2018年

●  2018~2019年,杜建民先生捐赠书画作品;

●  戴灵华先生捐赠滇军60军相关文物资料;

●  颜铮浩先生捐赠天师大炉;

2019年

●  姜欣女士、王浪先生捐赠飞虎队相关文物资料;

2020年

●  刘傅辉家属向我馆捐赠刘傅辉先生绘画作品及史料;

●  杨龙先生捐赠绘画作品及史料;

●  云南省卫健委、云南省援鄂医疗队队员捐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见证物;

2021年

●  宜兴紫砂协会捐赠相关紫砂壶资料;

●  叶之琦先生捐赠绘画作品及史料;

●  聂景程先生捐赠收藏书画作品;

2022年

●  杨红云女士、吕卫国先生捐赠收藏品;

(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

藏 品 价 购

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通过艺术品拍卖会、博览会等价购书画作品、革命文物、佛教造像等历史文物资料。

文物资料移交

接受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陆军讲武堂等单位移交文物资料。

文 物 普 查

这十年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我国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收藏体系多元。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建立起完整的档案,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从未开展过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在国有可移动文物的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家底不清、现状不明等问题。全国可移动文物年度统计的数量和范围,仅限于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单位登记在账的馆藏文物,既与我们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与各民族创造多样文化财产极不相称,也与我国现存可移动文物的实际数量有着较大的差距。严重影响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成为制约我国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目的,是通过普查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积极作用。

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文物收藏单位,云南省博物馆在此次普查工作中责任重大。由于搬迁新馆等原因我馆普查工作起步较晚,但是通过馆领导和全体普查办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日夜奋战,我馆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数据采集、登录和审核工作。据省普查办通告,我馆共登录文物234224件,占我省登录总数一半。

普查工作推进会

文 物 搬 迁

2015年,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文物库房可使用面积3600平方米。2016年各设备调试全部完成,具备搬迁条件。

2017年3月1日,老馆库房文物搬迁启动,经过近90天的紧张奋战,整个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库房搬迁工作完成。

2017年底,各库房文物上架工作完成。这是我馆七十年发展历史中,馆藏文物(及资料)规模最大、文物最多、最为复杂的一次搬迁。本着“文物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全馆职工的共同努力,文物搬迁上架工作顺利完成。

文物搬迁

供稿:保管部

撰稿:郭帧   编辑:陈金珊  校对:杨雯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