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11岁男孩在汉“补心” 术后写信感谢医护人员

小王术后与医护人员合影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王晨曦 通讯员 李晗

传统金属封堵器植入心脏后将永久留在体内,可能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新隐患。近日,一位从甘肃远道而来的11岁男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了“心脏房缺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9月26日他康复出院,大约1年后,在他体内的封堵器将被人体完全吸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1岁的男童小王(化姓)家住甘肃张掖,今年5月,家人发现小王稍稍运动后气喘不止,偶尔胸闷,到当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这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心脏扩大,最终出现心力衰竭危及生命。3岁以后,房间隔缺损很难自然闭合,需要手术治疗。经过多方打听,小王的父亲最终选择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8月底,父子俩乘坐高铁来到武汉,并住进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经过术前检查,小王的房间隔缺损超过1厘米,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增加,心脏负荷也会越来越大,必须尽早手术“补缺”。结合小王检查和全身情况,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主任张刚成教授决定通过经导管微创介入手术来修补先天性房缺。

“我们使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几个月后就可以开始缓慢降解,不仅可避免体内金属残留,还可减少潜在的心脏结构磨蚀和金属镍过敏的风险。”术前,张刚成教授向小王的父亲详细介绍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优势,得到了家属的支持。

9月23日,张刚成教授团队为小王进行房间隔缺损闭式封堵术,20分钟的微创手术非常成功,将心脏的“漏洞”完全封堵,第二天小王就能下床活动。“‘灰常’感谢中南医院的医生护士,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顺利做完了手术……”9月26日康复出院前,小王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医护人员。

张刚成教授表示,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体内几个月后就开始缓慢降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没有任何残留,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在完全降解之前,心脏内膜组织可以自动将房缺完全补好,达到根治心脏房缺“介入无植入”的目的。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