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长春科技创新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科技创新这条强国之路上,长春从来没有缺席。

“吉林一号”在轨组网卫星达到70颗,光学制造、精密加工、电子信息等相关配套企业已近30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286户,增长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这十年,创新发展的长春画卷波澜壮阔,一大批分布在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惊艳亮相。

2018年长春市就已正式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在《2021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长春市位列全球科研城市第37位,居东北地区首位。振兴发展率先突破,长春市始终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为加快推进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一箭十六星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70颗

布局科技创新城,《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核心。推动长春科技、人才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加速形成长春新产业,加快提升长春产业核心竞争力,使科技成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十年,在长12所重点高校院所产出科技成果超过17000项,全市累计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9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0余项、省级科学技术奖超过960项,先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00余项,红旗第三代高级轿车、中车长客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吉林一号”卫星等成为长春闪亮的科创名片!

这十年,长春市人才引进政策密集出台,从落户、安居、岗位开发、创业贷款、就业补贴、优化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保障,含金量十足的优惠政策吸引不少年轻人扎根落户,长春成为东北唯一连续5年人才净流入地区,2020年、2021年连续2年,高校毕业生在长就业突破10万人次。

2021年,为增加人才公寓供给,提升人才居住品质,长春市制定了《人才公寓建设行动专项方案》,围绕企业、院所、在长科研机构人才居住需求集中区域,建设2万套、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目前,长春市在运营人才公寓2900套。

摆渡创新工场

这十年,长春新区集聚600余户医药企业,去年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23.7亿元,占省市比例分别达到30%和80%,长春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0位,东北地区首位;长春经开区加快光电信息产业率先实现突破,紧紧抓住长光所的创新资源优势,聚焦“一谷”、深耕“三园”、做亮“一街”,全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光电信息产业生态圈,努力使其成为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和“北方光谷”。

长春希达电子持续研发 推动显示技术升级。

这十年,长春通过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长春市GDP为7103亿元,比2012年的4457亿元增长59.4%,年均增长5.3%;十年来,长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高于GDP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科技带动城市不断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长春进入“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行列。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长春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和改革创新。

今年以来,长春市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到2025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达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户、“专精特新”企业超千户;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000件;在长院士超百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专职科研人员超万人。以科技为核心要素,推动形成高端装备、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能源、文旅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汽车产业迈向万亿级台阶。

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长春市将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区域科教中心”迈向“区域创新中心”;重点构建区域与产业相融合的多组团创新格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长春市正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共享发展新机遇、共创美好新未来!


温馨提示:

1、请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请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自觉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

3、请主动报备行程,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行程。

◆素材来源:长春发布微信

◆本期编辑:秝秝

◆值班主任:柳絮

◆编辑:琳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