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菠萝社区:凝心聚力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更是祖国统一的基础。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引导辖区居民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知。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菠萝社区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融入社区发展治理,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进小区、进讲堂、进头脑,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贯穿社区治理和改革发展全过程,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一核三圈”社区发展治理路径,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出圈:提升服务水平

拓展全方位“便民服务圈”

如果说社区治理难,那么菠萝社区一定是个“特别的存在”。

辖7个小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00余人,居住着汉族、回族、藏族、羌族、土家族、彝族等33个民族……这样一个多民族“互嵌式”社区,也必然会让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更具挑战。

作为菠萝社区党委书记,李伟亚深有感触,不同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巨大,如何推进社区民族共建,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又该如何“出圈”“破圈”呢?

2020年,菠萝社区成立由社区书记主任牵头的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小组,从开设“微党课”,健全“微组织”到助力“微提升”,延伸“微服务”,再到树立“微典型”,凝聚“微力量”,将党建引领融入日常工作,不断延伸触角。摸索中,李伟亚渐渐有了答案。“党建是社区治理的核心,社区又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前沿,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有了理念基础,机制创新也尤为重要。李伟亚讲了一件亲身经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她和普查员一起登门,“在凤凰城小区遇到一位藏族老妈妈,她怎么也听不懂普通话。后来,经过另一位老师从中‘翻译’才顺利完成了工作。”李伟亚告诉记者,有了此次经历后,菠萝社区经过多方整合成立了“民族导赏团”,动员各民族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发挥他们语言和文化相通的优势,以民族团结、民族同心为目标,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共融。

拥有了充足的人员班底,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新开设了“民族服务岗”。“这个岗位服务于各民族居民,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办事时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等困难。”李伟亚解释说,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金色普法志愿服务队志愿参与“民务之窗”工作,各民族队员全面参与到社区各类事务,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民情收集和居民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帮助化解矛盾纠纷10余次,成功率达100%,社区各民族居民的法治意识也明显提升,矛盾纠纷逐年减少。同时,打造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治理、协商议事、邻里互助“五大场景”,促进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破圈:聚焦社区文化

打造活力“文化融合圈 ”

蝴蝶、斑马、大象,除了萌萌的小动物,还有奇幻的“卡通人”……家住菠萝社区的程剑英悄然发现“回家的路”变了。一幅幅有趣立体的3D墙画,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居民前来这里拍照“打卡”留念。“我就住这附近,过去回家道路两旁的围墙上一片空白。现在因为画了好多幅画,给人特别舒服的感觉,感觉回家特别幸福。”程剑英说。

菠萝横街是一条近400米左右的道路,过去两侧的围墙老旧不堪,墙面也因年久失修开始脱落。去年6月,菠萝社区党委通过“微更新”,破旧围墙变身“画布”,昔日破旧老街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的初衷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展示郫都区特色文化典故,设置民族团结主题场景打卡,让各民族居民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民族风情的唯美。”李伟亚表示,某种意义上来说,“回家的路”是串联社区治理与小区治理的文化纽带,是居民在回家路上耳濡目染的“心灵之家”,更是民族团结进步共建体系的一部分。

“三年前,我从黑水县搬到郫都,成为菠萝社区的居民,刚开始因为普通话不好,平日里接触的人少,难免感到孤独。”菠萝社区藏族居民卓玛告诉记者,后来了解到社区有一支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我每次都参加。“现在即使不在排练期,大家也会聚在一起唠家常,俗话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卓玛笑着说。

为了增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互鉴互赏,菠萝社区还创设了民族文创集市、民俗广角、民味厨房等,并开展民族文化推广、民族文化体验和居民相互交流。“每月举办一期,每期一个民族主题,汉族、藏族、回族……轮着来。”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大家在汉服、字谜、投壶、锅庄、酥油茶、羌秀等民俗体验中既体验了民族特色,也促进各民族居民在互助互动和共娱共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融圈:整合社区资源

形成温情“邻里互助圈”

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很容易感受到这里的“不同寻常”。有支持社区民族工作骨干白玛老师运营民族手艺——“石榴籽唐卡工作室”,有编排社区公益精品课,孵化“多彩菠萝”的宣讲队,还有“苗族萝妞”“回族邻囡囡”“藏族友友”等各具民族特色的民族驿站,开放民族集市、民族导赏团、民族美食节……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浓氛围扑面而来。

而在以前,居民参与性低也曾是菠萝社区治理的一大“痛点”。作为社区的“智囊团”,成都市明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希园表示,首先要通过宣传引导,让居民有“家”的感觉,逐渐树立居民共治的理念。对此,社区成立了七色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志愿者的特长,为居民提供常态化便民利民服务,同时也要带动居民参与进来,建立起“社区主人翁”意识。

“七色志愿服务队”,一个颜色代表一个方向。黄色主要是助老助残,为辖区独居、空巢、残疾人提供服务;紫色主要是开展文艺宣传,丰富群众社区生活;绿色主要是环境保护,在小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橙色主要是关心下一代,开展书法、绘画、剪纸、科普宣传、公益课堂等有意义的活动;红色则主要在社区党员中开展“六关爱”活动,如党员生日关爱、患病住院关爱、家庭受灾关爱、生活困难党员关爱、高龄独居党员关爱、党员亡故对家属的关爱服务等;金色主要是普法宣传,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为社区弱势群体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蓝色则以群防群治,治安防范为重点,组织党员参与居住网格片区的治安宣传及小区巡逻。

“除了将200名党员编入七色志愿服务队,社区每个小区都成立了党支部。”李伟亚说,党员除了自身要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要带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如今,七色志愿服务队每一支队伍都有居民加入,队伍正在逐渐壮大。“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营造民族共治氛围感,凝聚各民族合力,让‘民族团结幸福之花’长盛不衰。”李伟亚说。(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李尚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