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城》:创新呈现文物“前世今生”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何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利用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命题。7月15日起,北京卫视推出的文博类真人秀节目《博物馆之城》,以文化为魂,以综艺为形,深耕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及大众化传播,在京味特色与综艺体验的巧妙融合中,用博物馆之城的立体画像,标注出首都历史文化的活力与厚度。

《博物馆之城》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持续深耕文博题材精品创作,以博物馆为窗口,以城市为依托,全景式展示首都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创新成果,以首善精神担当起服务全国、引领全国的文化建设使命。第一季节目共八期,聚焦多元化的博物馆类型,每期选取的典型馆所涵盖综合类、艺术类、历史类、名人类、行业类等全门类,凸显文化中心资源优势及首善媒体视听优势,以恢弘之作及匠心之作为观众带来更广视野、更加专业、更具神韵的博物馆体验,为首都文化新图景添彩。

节目多视角捕捉首都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古韵新风,以“京味儿”文化为特色带动文博宣传持续进阶,向观众传递出首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精神风貌。节目从北京市204座博物馆中选取独特京味儿的代表,以硬核馆藏印证博物馆之城的历史文化积淀,如节目以探寻之名走进恭王府博物馆,在具有鲜明文化历史特色的古建筑中,引领观众直观感受波澜壮阔的文化脉动,见证由国家5A旅游景区到国家一级博物馆背后的政策支持及匠心坚守;又如节目聚焦北京艺术博物馆闭馆修缮五年的“重生之路”,首次公开尘封在万寿寺佛像背后的祭疏,深挖展品蕴含的中国寿文化,从空间到精神的跨越中增加博物馆神韵。节目从博物馆与城市切入,在历史挖掘与文化传承中凸显京味儿特色,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体现首都文博新气象。

 

《博物馆之城》以职业体验打开文博类真人秀创作新思路,充分发挥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在专业性及号召力中的优势,以户外真人秀的形式对宝贵的文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慢节奏与沉浸感中达成与观众的共识、共情、共鸣与共享,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电视精品创作。在首都博物馆中轴线展览的备展体验中,“博物馆探秘团”分别在保护部、保管部、陈列部深入感受文博基层工作,全纪实的影像表达及多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使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单霁翔、李杰、冯琳的“第一视角”凝聚着老中青三代人的文化思考,在互动体验中为观众挖掘和呈现文物背后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经由节目从不同角色工种到不同文化功能的沉浸式体验,博物馆从多个维度走进社会大众视野,观众从文化习得者升级为文化参与者,更成为潜在的文化消费者。

                           

 

如何让冷冰冰的文物“暖”起来,让沉甸甸的历史“活”起来,《博物馆之城》以“人情味”出圈,通过故事化策略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让文博宣传在体现专业性、知识性的同时,兼具丰富性、趣味性。

节目在对历史文物、古代建筑、非遗工艺等宝贵文化资源的创新解读及精彩呈现中,坚持故事化思维,以观众更喜爱的方式展示博物馆背后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更广泛的文化传播。在探寻徐悲鸿纪念馆时,主创团队以故事开启历史,在馆藏画作与历史影像的双重佐证下,还原史诗般的中华民族抗战史,画中的时代英雄赵孝庵与画前的英雄子女赵怀青隔空对望的动人瞬间,无声释读着博物馆存在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节目还关注博物馆中的人,将镜头对准修复师、工程师、标本管理员、陈列设计师、保安等诸多工种,以贴近性的故事讲述开辟文博宣传的另一入口。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中,画面真实记录保安及保洁人员日复一日重复着巡视、值守、除草这些不起眼的工作,温情的细节勾勒出文博人的职业素养。在中国紫檀博物馆中,锼工师傅、雕工师傅、凿工师傅的非遗传承故事,让“小人物”与“大传承”碰撞出动人的火花,在个体化叙事中强化文化传承力量。《博物馆之城》跳出“珍宝馆”的单一定位,注重体现博物馆建设的人文理念,从博物馆与人、博物馆与城、博物馆与时代等关系的阐述中,展现博物馆之城的生动气象。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文艺节目,《博物馆之城》在当下与历史的连结中,创新呈现文物的“前世今生”,深入解读博物馆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激活了千年古都的文化基因,打造出文博类真人秀新标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