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瞄准“双千亿” 奋力奔赴新“丰”景

  杨庙镇马郢社区

  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北区

  金秋九月,在长丰的田野乡间,一片生机盎然,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双凤经济开发区内,一派热火朝天,流水线“火力全开”;中科大附一院北城医院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加紧作业,干劲十足……这是长丰县内平凡的一天,而这平凡的场景背后,是十年不凡的累积。

  以实干开路,用实绩说话。十年间,长丰县实现了从“国定贫困”迈向“全国百强”的历史性跨越,生产总值连跨5个百亿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3倍。展望奋进路,长丰正从“百强”迈向“共富”,剑指地区生产总值与规上工业总产值“双千亿”目标,接续奔赴新“丰”景。

  从“国定贫困”迈向“全国百强”

  从市区驱车往北,驶入长丰,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马路、干净的街道、整洁的新居……从“长治久安、人寿年丰”的取名立意,到“百强长丰,草莓之都”的特色标签,沿街矗立的标语彰显着合肥这座北部县城的蜕变。

  时针回拨到57年前,建县伊始的长丰,没有矿产资源的优势,旱涝频发、结构单一,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穷则生变,为摘掉这顶“穷帽子”,长丰治水、修路、栽树、种草莓,千方百计脱贫攻坚。挖家塘、筑河坝,搞调研,换战略,开启“5+2”“白+黑”赶超模式。2012年,长丰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饭是吃上了,如何让老百姓的钱包也鼓起来呢?以马郢为例,为解决资源匮乏问题,社区通过尝试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当导游当领队,把村里的鸡鸭鹅牛羊还有炊烟树林野花都变成景观景点,让插秧、做豆腐、采蜜、放羊这些农活成为游客可以体验的旅游产品,形成乡村旅游逆向驱动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

  “现在出门坐大巴,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长丰马郢的,心里可自豪了。”村民孙锐告诉记者,现在马郢年人均收入都在2万多元,70-80岁的老人在村里干活一天都能拿80元左右。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从贫困村到“网红村”,如今的马郢不断“破圈”,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吸引慕名前来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经验,长丰2021年超50万元经济强村达135个、占比56%。2022年,长丰可实现244个村居百分之百集体经济强村全覆盖。

  2012年到2016年,仅用四年时间,长丰就跻身全国百强,百强位次更是五年连升,位列全国百强县第73位,长三角152个县市第40位,影响力、美誉度全面提升。“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脱贫到百强,这十年,长丰交上了一张亮眼的答卷。

  从“烧饼小镇” 迈向“新能源汽车城”

  咬一口热气腾腾的下塘烧饼,一口酥满口香,食客纷纷竖起大拇指“真香”;开着刚刚提到的比亚迪新能源车,年轻车主忍不住朋友圈发个消息“真香”。

  提起长丰下塘,很多人会想起这里的烧饼,如今这一“烧饼小镇”,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城”,一路前行,越走越“香”。

  “曾经下塘为大家熟知的是下塘烧饼,而随着第一辆红色的秦PLUS DM-i下线,新的产业旗帜已经插在了下塘的土地上。”下塘镇党委书记樊邵斌介绍,近年来,下塘镇坚持工业立镇,积极招大引强,不断夯实经济载体。

  烧饼解决的是“果腹”问题,而产业解决的是“发展”问题。

  长丰面朝合肥,背靠淮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产业战略方面,曾经的长丰长期主抓农业,工业十分落后,一个大县,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有5亿元。

  路在何方?为谋出路,长丰紧跟时代革新战略,以工业立县,以招商破局,坚持“产业、科创、资本”三箭齐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仅去年就有四个百亿项目落地建设,获全省投资“赛马”通报激励,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创历史之最,形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高效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现代高端服务”“三主三新”产业体系。

  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近十年来,长丰规上工业总产值从504亿元增长到908亿元,年均增长13.7%,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8.2%,规上工业增加值189.5亿元、增长22.3%,增速全市双第一。

  这样的成绩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但也同样来之不易。为了改善营商环境,长丰县全面开展“千名干部进万企”,“周六解题”、“红灯呈报”,从不轻易对企业说“不”。

  再以比亚迪为例,2021年7月9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签约,2021年8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从洽谈到签约23天、签约到开工42天,从签约到整车下线10个月,“长丰速度”的背后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是打破层级精准有效的服务。

  如今,长丰正向着地区生产总值与规上工业总产值“双千亿”目标奋起,这一次,长丰更加坚定。

  用“暖心服务”打造“民生福地”

  乡村有了新风貌,发展有了新方向,长丰也有了新变化。地方好不好,不靠“嘴”宣传,而是用“脚”说话。长丰的一组新数据,十分引人注目。

  近十年,长丰实现了“三个净流入”,即人口净流入、中小学生净流入和资金净流入。长丰的常住人口从62万人增长到111万人,城镇化率由37%提升至56%;中小学生从5.6万人增加到8.3万人,每年转入学生数是转出的近一倍;存贷款总额达1236亿,是2012年的6.2倍(198亿),年均增长18.7%。

  为留住人才,长丰实施“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激活老师、老板、老乡“三老”动能,让老师指导、老板兴业、老乡致富,用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共创共富。

  长丰留住了人,攒下了钱,更舍得花钱。十年来,长丰教育体育基础设施投入超百亿,卫生健康领域投入83亿元,特别是近两年投入近60亿元。幼儿园从83所增长到173所,体育场馆面积从128万平米增加到244万平米,改扩建10个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床位数从1717张增长至5274张。

  2022年10月,中科大附一院北城医院即将开门迎诊。这不仅是国家级区域创伤中心和应急救援医疗中心,也是华东单体面积最大的医院。中科大附一院北城医院的建设填补了长丰县域内无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空缺,也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聚焦民心和民生,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十年来,长丰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瞄准百姓需求精准发力,围绕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托起了长丰人的“幸福梦”。

  从“一点独亮”迈向“全局皆红”

  观大势谋全局,育先机开新局。

  当前,长丰聚焦“全域协调”,全力构建“五大片区、三城鼎立、三轴辐射、一区六园”“5331”新“丰”格,全域发展从“一点亮”迈向“全局红”。

  长丰县委书记李命山介绍,长丰突破行政思维,化全县15个乡镇区为文旅、都市、临港、产教、智造5个“片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按照“首善”标准,提升改造县城5.5平方公里区域,市域副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成效。围绕“首业”,打造下塘新能源汽车城,“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建设全省首个“千亿产业镇”。以高端服务业引领“首富”北城升级,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长丰之“丰”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迈上了”高速路“,还体现在交通便利,形成了“外联内畅、干支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新格局:155公里“彩虹路”惊艳亮相,高速公路实现“镇镇通”,县城、北城高铁站遥相呼应,轨道8号线、S1线全面开工,长丰港、长丰大道、通用航空机场落地在即……

  如今的长丰,“五大片区”五彩缤纷,“三城鼎立”交相辉映,“陆水空地”贯通全域,“一区六园”机制重塑,正呈现出不一样的新“丰”格。

  回望十年,令人振奋。长丰经济社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一组组数字,一个个成绩,折射着长丰人坚持不懈的奋斗足迹,更标注着长丰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长丰正以踔厉奋发的姿态,奔跑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书写从“百强”迈向“共富”的新篇章。

  合报全媒体记者 杨颖 谢蕾 朱汉彬 见习记者 夏伟/文 合报全媒体记者 高博/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