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吕艺生:舞蹈教育七十载 春风化雨铸艺魂

吕艺生 受访人供图

吕艺生,为艺术而生,他的名字概括了他的人生。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入伍的革命文艺小战士,到新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的第一代学生,再到中国舞蹈教育最高学府的掌舵者,吕艺生亲历并见证了中国舞蹈艺术70年的发展,在舞蹈艺术伴随时代洪流发展的每一个瞬间,都留下了他作为一名舞蹈家、美学家、教育家、理论家的探索足迹。如今,普及舞蹈教育、播撒美育思想成为他最大的理想。

成长:怀揣文艺服务人民的理想

出生于黑龙江的吕艺生3岁没了父母,由祖父抚养长大。当时东北解放早,吕艺生从小看部队演出,八九岁就学扭秧歌、打鼓。1949年,鲁迅艺术学院从陕西延安迁至黑龙江佳木斯,并挖掘培训文艺骨干、组建文工队,12岁的吕艺生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入伍的一名革命文艺小战士。

1950年,13岁的吕艺生认真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开始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更是成为他一生追求和践行的艺术准则。

吕艺生告诉记者:“虽然那时候很小,但是印象很深,一辈子都是这个观念,‘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后来在工作中不断重复学习、实践,可以说我这一生就没有离开这个方向。”

吕艺生兴趣广泛,勤学善思。在东北森林文工团时,他每天学习唱歌、跳舞和乐理,还利用午休时间跑到附近书店闷头读书。

1954年8月,北京成立舞蹈学校,吕艺生幸运地成为新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的第一代学生。他说:“我有过5年基层文工团的工作经历,当时主要服务于林区,走南闯北,苦已经吃尽了,因为有基础,所以进入舞蹈学校后进步很快。”

1957年,吕艺生和王佩英合演的双人舞《牧笛》在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荣获银奖,他开始在国际舞坛上崭露头角。毕业后,吕艺生没有选择留校任教,而是来到当时条件还比较艰苦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文工团,因为他忘不了东北大森林的恩情,也忘不了毛主席“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谆谆教导。

责任:只要人民需要就义不辞难

吕艺生身上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推进教学改革,他都勇于创新、大刀阔斧。

1978年,国务院批复北京舞蹈学校改制为北京舞蹈学院,开启了新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幕。当时,吕艺生还在伊春市歌舞团任副团长,听到母校改制的消息,他意识到这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提高舞蹈界文化层次的需要。

1985年,吕艺生被调到北京舞蹈学院,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当时,北京舞蹈学院还隶属于文化部。1988年,时任文化部部长王蒙到北京舞蹈学院调研,向吕艺生提了个重要问题:“你们培养的表演专业人才,到了38岁就不能当演员了,你们对他们未来的第二职业是怎么考虑的?”吕艺生感觉这句话切中要害,因为舞蹈学院在文化层次上就没有给表演专业的学生打下好基础。

“很多舞蹈演员后来改行,发现当小学老师都当不了,因为文化水平不行。”吕艺生说,“文化是构成作品思维能力和思想高度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高度。前苏联莫斯科、彼得堡两所舞蹈学校诞生了很多大师,就是因为它们有九年制教育做文化基础。”

为了提高舞蹈学生的文化层次,在原文化部的支持下,吕艺生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几乎全部继承了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经验和学科成果,其文化课也得到了重视。吕艺生说:“舞蹈人才文化欠缺是我的一块心病,希望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1987年到1996年,吕艺生担任了两届北京舞蹈学院院长。为建立和形成优质的舞蹈教育教学体系,他创设了我国首个国际标准舞专业和国内艺术院校首个音乐剧本科专业。吕艺生说:“我们不能固守在原来的状态上,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先进艺术思潮,对于优秀进步的东西,不能扭扭捏捏,要学就正儿八经学,学了为我所用。因为人民需要。延安文艺座谈会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我没有不做的道理。”吕艺生告诉记者。

理想:让舞蹈美育种子遍地开花

吕艺生怀有平民化艺术教育的理想,培养专业舞蹈艺术人才、普及舞蹈教育和推广舞蹈美育耗费了他毕生的心血。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中,北京舞蹈学院有上千名学生参演,还有大批教师坚守在排演一线。吕艺生说:“这是舞院的光荣传统。”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吕艺生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多能创造型艺术人才,如知名编导张继刚、陈维亚。吕艺生说:“张继刚是我特批留下的,因为我就认定他是个人才,能培养出来;陈维亚是我点名坚决主张要留校当老师的。他们都很善于主动学习,与学院的高等教育结合,一下子火花就冒出来了。”如今,吕艺生已桃李满天下,很多业内人士都说:“吕老师在中国舞蹈界之德高望重,无人出其右。”

吕艺生认为,只有职业舞蹈教育没有普及舞蹈教育是不完整的。为此,他推出了“素质教育舞蹈课”,以故事性、情景性的方式启发学生,由学生自主创造编排舞蹈。在吕艺生的努力下,舞蹈课进入很多中小学课堂,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在一次去美国纽约大学考察时,吕艺生惊奇地发现,纽约大学研究生所学的舞蹈课与他的方法和形式基本一样,区别只在于内容,一个是美国文化,一个是中国民族文化。吕艺生为“素质教育舞蹈课”写了3本书,有一本还被美国翻译成英文,书里的一些内容,已经被借鉴到他们的课程里。

吕艺生感慨地说:“100年来,我们都是西学东渐,中国翻译了很多西方舞蹈学著作。西方翻译我们舞蹈领域的东西,除了《舞蹈史》外是没有的。这说明只要我们把事情做好了、做对了,西方也会学习、借鉴。”

虽然已是85岁的耄耋之年,但吕艺生依然不辞劳苦,到全国各地传授“素质教育舞蹈课”。“在我体力、精力还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有地方需要,我就会去。现在我的团队也在逐步扩大,就是为了在我跑不动的时候有人继续这项事业。”吕艺生说,“但老实说,任重道远,这项事业还有太多工作要做。”

责编:勾晓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