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司令”晏福元:听着蛙声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呱!呱!呱……”在占地30多亩的隆回县高平镇中黄信村晏家家庭农场,被网罩隔成若干个小方块,肥壮的青蛙们欢快跳跃,发出阵阵清脆的叫声。

农场负责人叫晏福元。今年,在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县农经站和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青蛙养殖产业,套种水稻,在农田里做加法,带领群众致富。

 “稻蛙共养”实现“一田多收”

今年56岁的晏福元,古铜色的脸上写满生活的艰辛,他忙碌的身影在基地里不停穿梭,头上不时有大颗大颗的汗珠滚落。

他10多岁就开始在外闯荡,卖过竹子和和箱包,打过工、开过店、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市。

他的生活经历造就不怕苦,不怕累的品德,也给了他善于思考的习惯。

2017年,晏福元当选为村干部。肩上担负起了全村人的致富的寄托。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晏福元发现产业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做什么产业呢,经过一番考察和调研,选择了青蛙养殖。

今年初,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晏福元来到武冈等地学习养殖青蛙技术。随后,流转了30亩地,投资80余万元,建起了连片养蛙池,踏出了产业兴农的第一步。

晏福元养殖的青蛙叫黑斑侧褶蛙,白天隐匿在农作物、水生植物或草丛中,经9个月生长体长可达65毫米,体重可达25.2克。

为了利于青蛙生长,晏福元在青蛙基地套种了水稻。蛙稻共生,实现了生态循环。无需给水稻施任何肥料和农药,病虫害都是青蛙义务清理,两者相互依存,共筑美好。

晏福元说,青蛙由武冈中亿蛙业提供,并负责按保底价回收,亩产6000斤以上,市场批发价40元每公斤,纯利达5000元以上。同时,亩产优质水稻500公斤以上,市场价每公斤达40元以上。

   青蛙“蹦”出致富路

初秋的下午,气温开始下降,网纱下的青蛙早已收起“歌喉”,开始忙着觅食,听见响动,迅速跳到隐蔽的地方。晏福元正忙着给“小家伙们”投放“自助餐”,眼前这片养蛙田,不仅仅是他的“致富田”,还是脱贫户的创收场所。

“一人富不如众人富。长期工人都是村里的脱贫户,让他们在家门口有收入,也能照顾家庭,巩固脱贫成果。”晏福元说。

“我要感谢晏福元兴办了家庭农场,建设了蛙稻基地,让我找到了工作岗位,有了稳定的收入,致富有了保障。”正在收割水稻的晏福旺边干活边告诉记者。

晏福旺是脱贫户,同时也是无手艺、无技术、无产业的“三无人员”,加上疫情影响,外出务受了影响。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晏福元聘请了他为青蛙养殖员,月工资为4500元。

“这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美差,家门口上班,非常方便,又顾了家,还增加了收入,今年收入三四万元应该没问题。”

与晏福旺同在家庭农场务工的,还有脱贫户袁再红和晏育才。据了解,家庭农场仅务工工资一年要付近30万元。

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晏福元就给蛙池挨个换清水,喂食。青蛙和他相处久了,慢慢地熟悉了他的脚步声,尤其是每当他走在蛙池边时,蛙群们好像知道是主人来了,纷纷扑腾跳跃。

晏福元扒看稻穗指着青蛙告诉记者,青蛙再生长20多天后,进入冬眠期;11月份公司集中来收购青蛙,根据合同,预计产值可达200余万元,纯利润预计可达60万元以上。

“以‘蛙稻模式’来养殖,是可以复制的,村民愿意跟我学技术的,我可以作技术指导,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晏福元说。(罗中利 杨贵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