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寄情 浙江文艺界追思山水画大师曾宓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陆遥

9月29日上午9时,伴随着淅淅沥沥的秋雨,笔墨“宓”境——曾宓先生追思会在浙江展览馆召开。

参加追思会的,都是曾宓先生的好友亲朋,大家穿着素色的衣服,述说深深的怀念。

活动开始前,全场默哀,缅怀曾宓先生。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主持追思会。他说:“曾宓先生是大家所喜爱的水墨诗人,是一座水墨艺笔的当代丰碑。他的艺术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水墨表现的高峰,代表了中国意笔山水最感人的风貌,他开辟的笔墨之境含蓄蕴藉、温厚华兹,塑造了包含人间温暖的自然,一个水烟烂漫的江南。”

曾宓先生为人有情有趣,有着不凡的诗性涵养,他把书画作为自己休息和陶冶的方式,与笔墨共氤氲。读他的书画是一种欣赏,读他的文字是一份清醒,与他交游是一份难忘的记忆。

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感慨地说,曾宓先生人品高尚,儒雅温和,谦逊风趣,是一个很率真很纯粹的人;他勇于创新,善于从传统中取其精华;他永不服老,活到老学到老;他乐于奉献,非常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捐款捐画,曾经把66幅作品和20余件个人收藏捐赠给浙江博物馆。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没有来到杭州。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伟刚代他宣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来信。“与曾老师20多年的交往让我历历在目,情真意切。是曾老师指教我中国画的书法落款格式,要把字写成像串珠一样贯穿起来成排落在画中。是他传授我中国画构因的营造法式经验和用笔用墨的要义,甚至还指点我如何洗毛笔,如何保护毛笔,说毛笔本身写不坏,都是被洗坏的等等。”

马锋辉认为,曾老师“将艺术纯净一尘不染的坚守形之于外,将热爱艺术一往情深的真挚内敛其中。”他是一个守望者,坚守中国山水艺术优秀传统的执着守望者。他坚守着用心,用情,用笔,用墨,用传统与创新进行艺术实践,向人们展示坚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他把东方艺术追求和诗性意境与西方绘画中的光泽五彩完美地融合起来,在点线交叠层次丰富中蕴含和表现山水精神,山水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融互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画新境界。”

省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浙江画院原院长张华胜与曾先生交往将近40年,他认为,曾宓把山水画处理得更浑厚、更有韵味,把墨色水分的特色融入其中。“他吸收了林风眠等前辈的精华之后,结合了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和对笔墨的掌握。当时我开玩笑,讲他是‘鱼头豆腐汤’,虽然一直在创新,他从未离开过中国画。”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高世名说起曾先生的艺术作品:“我对曾先生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他的画。曾宓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位风格标举、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他继承黄宾虹先生所开辟的道路,他的画有一种大胆的构思,他的造型充满童真与天趣,他的笔墨功夫熟极而流、自由放逸,最关键的,他的生活充满情趣,并且有本事把生活的情趣转化为绘画的情致……这一切使他的创作像年轻人一样鲜活生动。”

浙江画院副院长茹峰说:“1984年,浙江画院在刚成立的时候,就引进了一批中青年画家。我以曾宓老师作为学术上的标杆,一有机会,就会到他边上学习和聆听。他是有大爱的人,对公益活动决不吝啬自己的笔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落款都是‘画于浙江画院’。碍于硬件条件,我们画家在画院里画画的不多,大部分还是在家创作,但是他愿意写这样的落款,是对单位的真正认同。浙江画院也因为这样的名师大家,在全国有着一定的地位。曾老先生的去世,是我们浙江画院的重大损失,我们永远怀念他。”

回忆起和曾先生亦师亦友的交往,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写下一篇长达5000字的追思文章,一直写到今天凌晨3时,讲述了曾宓先生颇为丰满的形象。他说:“我在读大三的时候与曾先生认识,我在浙江画院工作9年时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无论是做人还是画画,先生让我懂得如何明是非、辨优劣,每次促膝交谈先生总是言简意赅,义理精深而大道至简,使我获益良多。他的身上传递出中国文人的特有品质和独立人格,曾宓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复制的、纯粹的文人画家。”

“曾宓先生是我们浙派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我们中国画坛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中国美院书画鉴定中心副主任林海钟初二时,就得到过曾先生的指点,记得当时是教我们如何“点”。“后来我进了美院,我祖籍福建,他都叫我‘小老乡’。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黄宾虹的凝重浑厚,蒲华的不修边幅,也会想到林风眠的率真。他在学习传统中能化为自己,墨透和点染都有自己的风格,意趣无穷。我很痴迷曾老师的画,也喜欢他的为人,他‘老道而天真’,阅历丰富,讲话幽默,又有哲人的思想,悲天悯人,很有情怀,非常关心文脉和山水画的发展。他天真烂漫,顽皮可爱,是一个灵魂丰富的长者。所以他的画作变换多样,无论是泛舟湖上、养鸟斗蛐蛐、广场舞大妈等日常生活,还是聚焦西藏敦煌等大气的题材,都充满活力,气韵生动,我觉得就是因为他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他认为,曾宓先生的一生才情四溢,光鲜照人,他在当代艺术史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他是一位有情怀、有情趣的艺术家。”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伟刚在文联工作十多年来,参加了许多展览,曾老师是在浙江美术馆办艺术展个展最多的艺术家,13年来举办了5次个展。说明他不仅高产,而且高质量。他的书画饱含中国文化的血脉,他的绘画水墨、书法印章、题跋内容,都充满了中国的人文特色。有一年,省文联文化交流要选一个作品,我们选了《断桥》的丝巾,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代表和西湖的代表。走近看曾老师的作品,更能体会到他“墨中自有天地”。“在生活上,他是一个非常有情趣的人,他喜欢唱歌、打乒乓球,他的工作室有一套很棒的音响,还有乒乓球桌。8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一起打球,反应灵敏,扣杀很凶,还让我们不要应付他。前几年,我们团拜会都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曾老师的二重唱,他每次唱歌都很投入,也很深沉。”吕伟刚说,他始终有一颗年轻人的心,有情有趣有血有肉,是艺术界的榜样。

省漫画家协会主席陶小明感激曾宓先生,他说:“是曾老先生让我接触了中国画,他作画的灵性和纯性,让我感动。”

杭州画院副院长缪宏波说:“杭州画院和浙江画院渊源极深,交往甚密。他的杭州题材非常多,时常感动到我们,可惜在湖边常遇见的智慧老人走了,他的作品将影响和激励我们。”

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应达伟以杜甫的《春夜喜雨》来讲述他理解的曾宓作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曾宓先生是以生活入山水画,以他的生命情趣入山水画。”

在浙江画院的同事们眼中,曾宓先生的形象越发丰满。

浙江画院原办公室主任邢鸽平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曾宓第一次去北京办展的经过,读了当时曾宓老师自己手写的前言,至今不能忘。“爱我们的生活吧,自然、坦诚、明快而和谐的生活洋溢着爱的活力。”

浙江画院原副院长池沙鸿讲了几个印象深刻的事件:“1993年,我参观了曾宓老师和张华胜老师采风西藏的展览,他们热爱生活,那个画展扑面而来的气息让我记忆深刻。那个时候,曾老师已经达到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状态。在与他的交往中,他会很认真地给我们提意见,甚至细化到一笔的浓淡粗细,他是我走出学校后指教最多的一位老师。”

浙江画院原副院长张伟民说:“曾老师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在哪里?是科班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把学校里学的东西和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融合在一起。”

浙江画院副院长石君一始终记得曾宓老师说的一句话:“中国画不到点就像儿童画,过了点就像漫画,这个分寸要把握好。”

曾宓先生还有几位媒体朋友。《浙江日报》文化新闻部原高级记者刘慧说:“我非常尊敬曾宓先生,长期采访和他结下了深情厚谊。他说,你是一个文化记者,艺术的良心对于你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讲真话,写更好的文章。”

《美术报》首席记者蔡树农说:“我写过不少曾老师的文章,他的点点滴滴我始终难忘。”

听完大家对爸爸的评价,曾宓的女儿曾莹说:“我要和大家分享了几个只有我知道的瞬间。”

第一个:8月16日,他进了医院。17号早餐有肉包牛奶和鸡蛋。小小一包牛奶喝了20分钟,我给他吃一点肉包的馅,尝出是肉的味道,他就笑了。

第二个:我后来到ICU去看他,我从外面进去,手很冷。他盖着被子,他很热。我去摸他的时候,他摸出我很冷,本能地把我的手拽到他肚子上,想帮我捂热。

第三个:有一天我开车去医院看他,我穿的裙子领子有点大。他奋力地要跟我说话,我把氧气面罩取下,他说,你领子太空了,要弄条项链,这样会美一点。他的意思是,我给你买过项链,你挂起来。

第四个:8月17日,他进ICU是我陪进去,刚进去要插胃管,从鼻腔插入胃中。医生拉着他的手,我抱着他的腿,因为痛苦,他把眼睛睁开,死死地盯着我,两行眼泪落下来。

第五个:他呼出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我捏着他的手,他的手迅速地变成雪白,肌肤晶莹剔透,就像婴儿一样,他就这样走了。那是24日晚上11点半,我一直坐在他旁边。到25日早晨5点50分左右,我们家的窗口飞来一只白鹭。那在我们小区里是很少看见的。就在那天,它就在我爸爸的窗口来回飞了几次,它像极了我爸爸戴白帽子的样子。

“我分享这些只有我知道的瞬间给大家,想告诉大家,他来这个人间是来游戏的,是来玩的。他的绘画无论用什么方式,什么手段,其实都是他的工具,他用这些工具,把他在人间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是他看到的世界,他想留下来的感念,他留在纸上。”

曾莹说,“最后,他走了。我虽然很伤心,很舍不得他,可是我也很满足,有这么多人如此怀念他,他潇洒、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他开心了,他在他自己的家里走,家人都陪着他。我知道他玩够了,玩好了,他去别的地方玩了。我想,大家开开心心的日子,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追思会最后,许江这样说:“曾宓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家。他是水墨意笔的山水画大师,他是率性诙谐的性情大师,他是涵养深厚的杰出的水墨诗人。

他的号是三石,三石是磊,磊落。他的画充满了趣味,画里画外都烟云纵横、才情四溢,我们看曾宓先生的画是一种享受,观他的题款又是一种快慰,睿智满纸。你再看看他的文字,极具文采,令人回味。感谢大家充满深情的发言,大家用语言还原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再现了先生的人品,尤其对他的艺术进行了高度评价,共同塑造了一个饱满生动的先生。”

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曾宓先生的艺术将长留人间,他的人格精神,也将为人们长歌记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