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威海这样活起来、传下去

  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威海综合展区、威海数字文创展区、“母爱乳山”展区实力“出圈”。同步开放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威海好品馆里,87种威海好品“组团”闪耀齐鲁,擦亮了“山东手造”威海好品品牌。

  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威海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以来,已举办传统文化公益培训1106场,45个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全部启动,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等“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更是“圈粉”无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座精致城市大放异彩。

  创新守非遗,35700名学生“走进”非遗学院
  9月22日,一舞热闹的《渔家秧歌》、一曲嘹亮的《渔民号子》拉开荣成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专场文艺演出的帷幕,这些浓缩着非遗元素的文艺节目让观众拍手叫好。


  为保护保存好威海非遗,威海建立起十大类四级非遗保护名录,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37项、市级非遗项目114项、县区级非遗项目212项。“打造海洋非遗品牌”和“乳山市中国秧歌之乡”、荣成市“百千万英才计划”等曾先后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
  不仅保护好非遗,更要传承好非遗。威海扎实开展非遗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把非遗送到基层、送到百姓身边。
  9月27日下午1时许,威海职业学院大二学生李付彪迫不及待奔向学校非遗学院。李付彪最爱的是“传统锔艺”,他兴奋地说,“来威海之前没见过锔瓷,跟着非遗传承人耿海胜老师学习了一年多,越深入学习越喜欢。”

  2017年成立至今,威海职业学院非遗学院探索形成了“传承、生产、研究”非遗保护三条途径,让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威海非遗焕发新气象。截至目前,非遗学院通过非遗通识课已累计覆盖35700名学生,深度培养2560人,与42个国家(地区)、60所院校和组织开展交流研讨。非遗学院今年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

  频频“触网”,让威海非遗焕发了新生机。“今年春节前后,我们组织‘威海剪纸’等7个非遗及民俗项目,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点击量超22万次。”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更多利用直播、短视频等途径传承传播非遗。
  创新“文化+”,“山东手造”威海好品“出圈”
  威海还推动文化与旅游、创意、科技、体育进行融合,通过延展产业链条,实现高文化附加值和高经济效益统一。其中,威海好品以创新姿态强势“出圈”。“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中,威海文登花饽饽、锡镶工艺品、手织地毯、鲁绣抽纱刺绣高档工艺品成功入选。

  山东益养德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每年能销售300多万个花饽饽,销售额达数千万元。“我们除了继承传统花饽饽的特色,还不断改良工艺工序、创新造型。”非遗传承人、公司技术总监林荣涛说,公司如今出售的产品种类达到了100多种。

  这个夏天,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村的海草家羽恋民宿客流量较去年增加了近50%。民宿负责人孙迎放说,除了体验威海特色的渔家文化外,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这两年的大火,也是促进游客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2021年,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正式启动,沿线布局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49家A级旅游景区、66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8个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和22处文化主题驿站,将威海90%以上的核心文旅资源连成一线。
  不久前,一件融合海草房、灯塔、海岛等元素的文创产品《礼赞威海》多功能办公组件,从600余件参赛作品中拿到了“礼尚威海”文创设计大赛的金奖。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极具威海特色和风情的文创产品,将推动威海深厚的文化资源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创新“种文化”,45个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在身边
  正值无花果丰收期,威海市旗袍文化促进会带着“圣果飘香”乡村振兴文化创意服务项目来到崮山镇邵家庄村,和村民们一起设计无花果文创产品,将服饰文化和无花果造型相结合,设计茶席、禅服、丝巾等无花果文创产品。

  “圣果飘香”乡村振兴文化创意服务项目,是威海今年计划实施的45个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之一。作为市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威海45个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全部启动,在选定的示范点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活动510次。“开展文化服务公益创投,目的是为了更加精准满足乡村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文化新期待。”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半个月前,威海市图书馆尼山书院2022传统文化公益培训课程正式开课,今年的培训课程扩展到42门,招生人数达到3200余人,内容涵盖古典史学名著系列专题讲座、胶东面塑、茶艺师技能等,为历年规模最大。“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尼山书院的传统文化培训了,这次学的是古琴。”学员姚丽说,因为在威海的尼山书院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还带着孩子报名学习了武术和沙画。
  聚焦加强文化宣传创新,威海将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下功夫,挖掘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响“山东手造”威海好品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让不断彰显的文化魅力活力持续赋彩精致城市建设。(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沈道远/文 资料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