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拿到4项专利,宁波有群“发明家”护士

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手术室护士张雨娜来说,10月真是个收获的季节——接连获得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一种手术用面部保护装置”“一次性无菌保护罩”“病理标本浸泡容器”和“口咽吸引头”。同事们说她拿专利拿到了手软。

加上这4项发明,近五年内,张雨娜已一共有10项发明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作为一名资深的手术室护士,张雨娜在手术室工作了27年。她主要参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手术,在术中协调手术器械用物、查看患者状况等。由于头颈部全麻手术需要经口或经鼻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呼吸回路管建立通气道,为更好地暴露颌面部及颈部手术视野,麻醉管需向头顶方向接入麻醉机,会对额、颜面部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有时甚至会对眼部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另外,全麻后头面部铺盖手术巾,医生在铺巾上操作,会直接或间接压迫颜面部。

能不能发明一个面部保护装置,以确保头颈部手术过程中,不会因麻醉管或其他原因对患者造成眼部及面部的意外损伤?张雨娜开始动起了脑筋。

一开始张雨娜试着用一次性水凝胶眼贴,但粘贴范围有限且不透气,不仅增加病人费用,偶尔还会发生皮肤过敏。经过10几天的不断试验后,她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手术用可调节面部保护装置。

记者看到,这个可调节面部保护装置成半圆形,类似于一个头盔,这个“头盔”可根据患者头部大小进行调节,内部衬有高分子凝胶软垫,绝缘抗静电,柔软且减震抗压,保护眼部和面部皮肤不受损伤。“头盔”外侧还装有固定扣,用于固定麻醉管道等。

张雨娜的另一项发明则是“一次性无菌保护罩”。该无菌保护罩适用于任何需要无菌隔离保护的医疗仪器线缆线束,如腔镜手术的导光束和摄像线、超声刀连接线等等,应用需求非常大。

“只要肯下功夫,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有收获。”张雨娜告诉记者,这些发明都是围绕手术实际操作自行设计的实用手术器具,为的是更利于手术操作与病人康复。目前,张雨娜的这4个发明正在对接转化事宜。

其实在李惠利医院,醉心于创新发明的护士不止张雨娜一个。从2021年开始,该院护理团队已有100余项创新发明获专利,该院护士长王苗叶去年拿到了10项实用新型专利,年轻护士翁晓霞已成功申请了6项实用新型专利。

记者从该院护理部了解到,除了鼓励护理队伍做“发明家”,这几年他们更加注重专利的转化应用,出台转化应用的管理制度、奖励办法。可喜的是这两年来成功转化的专利越来越多。产房护士长滕洁设计的优化分娩前消毒操作的一种铺巾厂家主动联系生产,截至目前为300余名产妇提供服务,获得了产妇的一致好评。PICC专科护士茹晚霞设计的一种可移动电动升降PICC多功能护理车成功转化,而她的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封管冲洗教学模拟装置及其检测方法的设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全院护士和实习生冲封管操作培训中多次应用,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