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税务:练就监督执纪“硬功夫”

深化税务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党委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一体推进“三不腐”,在监督执纪实战中提升纪检干部办案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纪检尖兵,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着眼“不敢腐”,锻造“执纪利剑”

今年3月以来,甘肃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在查处某重大疑难案件过程中,针对该案线索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多、违纪违法问题多等特点,加强与当地纪委监委协作,实施提级审查,创新办案方式,不断攻克各个环节难关,成功查处某税务干部违法犯罪背后的失职失责问题,17名相关领导干部受到问责。

“这起案件情况复杂,非常考验斗争精神和办案能力。省局党委抽调精兵强将,悉心研究,最终一举攻破。”参与案件办理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全案204页线索材料制成6张思维导图,挂图作战,确定问题线索需要核查的点位、调取的证据类型及时间范围等关键信息,将案情化繁为简,捋清脉络,确保重点案件按步骤有计划突破。

针对有涉案人员配合调查不主动的问题,甘肃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的2名业务骨干深入一线开展案件审查,制定“三步走”谈话步骤:谈话前充分了解涉案人员情况;谈话中通过讲法律、纪律,讲清严管与厚爱的关系,推动谈话对象纠正错误思想、配合组织审查;谈话后鼓励谈话对象正视问题、放下思想负担。同时,通过“纪税协作”固化外围证据,形成震慑;在案件攻破后,工作人员将办案心得形成调研文章,供纪检干部学习交流。

“查处重点难点案件,对纪检干部办案能力是一次检验,这是锻造敢于亮剑、敢于克难、敢于斗争的纪检尖兵的必经之路。”甘肃省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朱朝勃表示。

甘肃省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长朱朝勃(右二)带队督导线索核查工作

着眼“不能腐”,筑牢“制度篱笆”

精准、主动发现问题,做到防线前移、主动出击,是纪检机构有效履职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甘肃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通过纪税协作和制定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等方式,推动所辖市州区局党委纪检组借鉴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风险分析排序,确定高风险项目作为整治重点,提升纪检干部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初,某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在专项整治时发现,部分机关单位在加油卡管理使用中,有驾驶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使用公车加油卡购买香烟、家庭生活用品的现象,该局立即将此类问题纳入专项整治范围,推动10名驾驶员主动退赔违规所得1万多元,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加油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我们之所以能发现问题,主要是采取‘制度执行+大数据分析’的方式,从消费记录中分析出疑点信息,随即开展线索初核,发现违纪问题和制度漏洞。”该局党委纪检组组长表示。同时,为更好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特别是把好党风廉政回复意见关,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甘肃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探索实施“灰名单”制度,对六类情形纳入“灰名单”范围并实施跟踪监督,充分发挥“第一种形态”的预防提醒、警示功能;制定出台涉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谈心谈话和监督、财务和税收风险管理、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等制度。

着眼“不想腐”,勤打“预防针剂”

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甘肃税务系统各级纪检机构抓早抓小,及时发现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警示提醒,防止小错变成大错。省局今年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引导纪检干部争做“一面红旗、一支话筒、一个探头”,通过警示教育、纪检组长宣讲等方式,筑牢税务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今年以来,全系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700场次,覆盖税务干部3万余人次。

“我发现今年省局通报的案件,凡是涉及县税务局干部受处分的,都直接点明市局党委的责任,很有辣味。”一名基层税务干部说。今年以来,甘肃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连发12起典型案例和监督情况通报,点名道姓批评违纪违规党员干部44名,其中涉及“关键少数”14名,让各级领导干部更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

“每一次通报的起草,考验的都是纪检干部综合业务素质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案件通报要‘一针见血’点明问题、‘揭短亮丑’直指要害,发挥应有的警示教育作用。”甘肃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干部表示,他们在每一份通报起草过程中都用准依据、斟酌词句,通过个案分析,总结系统规律,达成思想共识,不仅倒逼提升执纪审查质量,更引发受教育者的心灵震动,真正起到警示警醒作用。

来源:2022年10月25日《中国税务报》B4版

作者:李宁 本报记者 金琳 李祥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