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为友人书《道德经》卷展至10月30日

自“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开展后,许多精品文物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中。

一则温馨提示与大家分享:

展览第四单元“乐在人和”之“养正育德”部分,赵孟頫书《道德经》卷将展至10月30日。之后,故宫博物院藏安素轩刻《道德经》册将在同一位置接续展出。

安素轩刻《道德经》册系清代刻帖,共1册,经折装,墨纸26开,每开纵32厘米,横32厘米。

“安素轩”为清人鲍漱芳书斋名。鲍漱芳,字席芬,安徽歙县人,自幼随父在扬州经营盐业。嘉庆年间“以捐输川陕楚善后军饷,特赐盐运使” 。安素轩刻《道德经》册收录了赵孟頫小楷书《道德经》全文,鲍漱芳辑录,刘恒卿刻石,后附鲍漱芳之弟鲍勋茂书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的题跋,刻石时间当在此之后。《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字体端庄秀丽,笔法稳健而不失灵动。

乐在人和

老子曰:“上善若水。”孟子亦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国语》阐释“善”为“德之建也”。德惟善政,泛爱众而亲仁,则有政事开明、人心和乐。

中华文化中,“和”与“善”相铺相成。“善”是“和”的基础,是实现“人和” 的道德支撑;“和” 是“善”的结果与目的。“人心和善”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道德标准,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确立了牢固的精神支柱。

养正育德

《易经》载“蒙以养正”,“果行育德”。养正而育德,可以为善。“德”“善”诉诸个人,是“温、良、恭、俭、让”;至家族、乡党而为“孝”“悌”“慈”“仁”“爱”;是《诗经》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以道义、美德教育民众、治理国家,便如管子所言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5000多年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弘扬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参照的历史标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道德经》

《道德经》,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撰写,分为上篇《德经》、下篇《道经》。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了“道”“德”及二者的关系:在自然世界,道先天固有,万物由道而生,万物有万德,但都受道的统御;在人类社会,德是人的修养、人的精神,是宇宙之道的投射。老子还认为,人类社会“道”“德”的运作要秉持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老子用仅仅5000余字《道德经》,阐释了其对自然与人类社会运作的深入思考。

赵孟頫书《道德经》卷

赵孟頫书《道德经》卷

元延祐三年(1316年)

纸本 纵24.5厘米 横618.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楷书《道德经》卷是元延祐三年(1316年)赵孟頫63岁时为友人进之所书,为其小楷代表作之一,卷首有赵孟頫所绘老子肖像。全卷5000余字一气呵成,点画精到遒劲,笔势圆转流动,结体严谨端庄,格调典雅,略参魏晋小楷之意,系作者晚年得意之笔。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卓越的画家、书法家。书学诸体兼善,尤以小楷、行书造诣最高。

【《道德经》金句·赵孟頫小楷细节欣赏】

(本文图文均源自“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