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好管家——张元寿

 抗日战争时期的闽西儿女系列故事

抗战中的好管家——张元寿

张元寿(1913-1947),曾用名邓少山,永定培丰镇田地岭东村人。1947年2月在张店遭敌机轰炸牺牲,年仅34岁。

1929年4月,张元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任田地乡赤卫队长。1930年春,他率赤卫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排长、副连长、团经济委员会主任、师政治部政务处处长,红三十五师军需处处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审计科科长和财务处、出纳处处长。参加了苏区历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财务处处长。曾到西安、洛川等地为红军部队筹措军需物资并在保安筹办被服厂。1937年秋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任中央军委供给部财政部部长。

1938年夏,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张元寿为新四军章家渡总兵站站长。到任后,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与上海地下党取得联系,利用红十字会的名义,巧妙地借输送难民的方式,动员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不少爱国青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又先后派出多人到上海,采办了大批药品药械和其他军用物资供应部队。同时整顿内部,向外发展,到下半年已建立了6个兵站派出所,并做好当地一支煤业队的工作,利用他们搞好总兵站的交通运输。此时从泾县章家渡总兵站出发,东到苏南敌后,联系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北过长江联系皖中新四军第四支队的铜陵、繁昌等兵站线,虽然有些地方要通过国民党统治区和敌占区,但由于他在工作中布置周密,使前后方的兵站交通运输畅通无阻。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对兵站沿线周围的友军和国民党地方政府,以及国民党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做好统战工作,因而受到新四军领导的好评。

1940年,张元寿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军部撤到石井坑后,张元寿同叶挺军长等参加了由时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化名梁朴)主持召开的会议,讨论如何突围和派叶挺军长与国民党军谈判的问题。事变后,他和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夏征农等一起突围脱险,渡江不久担任二师五旅参谋长。五旅当时驻在淮宝地区,担负巩固、发展淮宝抗日根据地,配合兄弟部队向东发展的任务。淮宝是在粉碎顽军配合小刀会联合进攻后建立不久的新区,人民群众长期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剥削压迫和日伪的侵略破坏,民不聊生,许多群众没有饭吃,生活极其艰苦。但由于他们过去受反动宣传的毒害,开始对我党我军存在怀疑,少数人甚至有仇视情绪。为了打开新区局面,我军在政治上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抗日政策,揭露敌人的造谣、污蔑和种种罪恶,教育争取大多数群众;经济上在做好部队粮食物资供应的同时,注意解决群众的切身生活问题,特别是吃饭的粮食问题,关心体贴群众,使他们认识到新四军是真正的抗日队伍,用实际行动来消除群众的疑虑。

张元寿同志来到旅部以后,在抓好培养参谋人员,督促部队开展训练的同时,还指挥部队搞好生产,如捕鱼、采“鸡头”、砍芦苇、割湖草、建营房,并亲自协同抗日民主政府筹款筹粮。为了解决当时粮食的严重困难,这年秋收以后,他还带头下田拾谷粒,并语重心长地对同志们说:“眼下正处在抗日战争艰苦阶段,物资非常短缺,而敌、伪、顽又经常来骚扰破坏,因此我们指战员的生活都很艰苦。现在老百姓掉在稻田里的谷粒烂掉很可惜,把它拾回来,可以补充我们的‘伙食’,还能增强节约观念,减轻群众负担。”“参谋长下田拾谷粒”一时传为佳话,从而教育部队进一步搞好军民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不仅巩固了淮宝地区,并且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

同年冬,他奉命协助旅长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率领五旅进驻皖东北,防堵顽军跨越津浦铁路东进,同兄弟部队一起巩固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时部队又是初到新区,人地生疏,既要立即侦察敌情,熟悉地形和开展社会调查等工作,完成作战任务,还要与兄弟部队及民主政府进行联系和配合行动,工作相当繁重艰巨。张元寿亲自带领司令部和后勤部门,协同政治部深入细致地做好这一系列的工作。在皖东北执行任务一年多,把我军活动的地区扩大到津浦铁路沿线,开辟了泗(县)五(河)灵(璧)凤(阳)等地区,肃清了根据地边沿的汪伪武装,迫使顽军不敢越过津浦铁路东进,实现了巩固、发展皖东北根据地的目的。这一时期,张元寿还注意抓后勤保障工作,部队没有出现因物资供应困难而违反抗日民主政府法令和群众纪律的严重现象,给当地民主政府和广大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942年底,五旅奉命返回准宝地区整训。1943年夏秋之交,当地疟疾流行,部队严重减员,而恰值此时,五旅又奉命向路西转移。面临这种紧急情况,张元寿亲自组织力量,深入部队抓好医疗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在短期内消灭病害,保证了部队挺进路西的旺盛战斗力。

1943年秋,五旅兼路西军分区,张元寿仍任参谋长。路西的三角斗争形势极为复杂、尖锐。部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战斗和工作,粉碎了日、伪的“军事清乡”和“政治清乡”,巩固了原有的阵地,还开辟了淮南铁路沿线和寿县地区敌后根据地,把武装斗争推向敌占区,并联系大别山交通要道的侧翼,给这些地区的敌伪顽势力以严重的打击。1944年秋末,日军集中近万人的兵力,分数路向路西根据地“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斗争环境极其残酷。而在日军疯狂向我“扫荡”时,顽军一七一师又分两路暗中配合日军潜进我根据地边沿伺机进犯。在我军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打退日军的“扫荡”后,顽军又纠集四个主力营的兵力,配合当地士匪武装三百多人犯我占鸡岗、董大墟等集镇。张元寿奉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粉碎了顽军的野蛮进攻,保卫了路西根据地。

1945年初,五旅奉命配合第七师反顽作战,攻克肖家墟等据点,歼灭进犯顽军千余人。尔后又参加路西反顽战斗,攻克王城子,歼顽1个营,并击溃援敌于黄瞳庙,俘虏顽军团长以下军官多人。日军投降前后,五旅参加了路西、路东的战略反攻。在连续不断的转战过程中,张元寿领导司令部和后勤部门工作出色,保证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张元寿任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副参谋长,分管后勤工作。1946年冬调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参加了盐城宿迁、涟水反击战和鲁南、莱芜等战役战斗。

1947年2月23日,莱芜战役结束后,张元寿与华野另一位副参谋长周骏鸣乘吉普车去周村查看敌人遗弃的大批军用物资收缴情况。车子到张店时,遭到几架敌机俯冲扫射、轰炸,张元寿不幸中弹光荣牺牲,遗骨安葬于山东临沂华东烈士陵园,叶飞为他题写了墓碑。(整理:栾振芳;审核:邓泽村  栾振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