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砂锅滋味更醇厚

寒风四起,炭火泥炉,三两好友,一口锅子,一碟小菜,一碟花生米,抿口小酒,唠一宿闲嗑,宾客尽欢,各归各家,倒头闷睡,醒来又是一个晴天。

范林云是地道太原人,幼年记忆中,这样场景中的父辈们总是一副惬意自得的神情,喝着酒吹着牛的男人们惦记的是杯中浊物,绕着炉子转悠的孩子们惦记的是锅子里的丸子、烧肉,趁着男人们面红耳热,心情酣畅时,便能多吃几颗丸子,抑或那砂锅上烤着的馍馍片也是十分地诱人。锅子里飘散的袅袅香气是始终挥散不去的美好,总在西北风南下的时节里勾起心中的馋虫。
  

太原人嘴里说的锅子,跟如今街头流行的火锅是不同的,几十年前川菜还只是在自家的盆地里温暖川人的胃口时,太原人家里的锅子也就两种,一种是铜锅,另一种就是砂锅。铜锅看起来气派,更讲究一些,多数家庭还是更喜欢砂器,毕竟山西也是砂器的重要产区,“平定的砂锅亮晶晶”,妇孺皆知,谁家能没有几口砂锅呢,炒菜的、熬稀饭的、炖汤的、熬药的……大的小的,是家庭烹饪炊具中的大宗用品。



川味火锅入晋有近30年的历史,其霸道的味觉刺激,已然成为了人们的心头好,土砂锅的滋味在强刺激的对比下,不够直接,不够凌冽,不能让人痛并快乐着。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土砂锅淡出人们的视线已经很多年了。
  

人的胃是个有趣的器官,它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可以容纳天南海北,生冷不计,纵然有些损伤,也总是对新鲜充满了好奇。等到巅峰一过,如秋天一般出现衰弱气息,它便开始了回溯,执着地带着你找寻曾经的味道,儿时的记忆。秋凉的时候,土砂锅的香气勾起了心底的回忆。
  

如今做了大厨的范林云,是一家餐饮企业的厨师长,店在太原的老城区,周边居民也都是老太原,土砂锅曾是很多中老年人的群体记忆,于是,在寒风四起的时候,土砂锅又冒出了袅袅香气。
  

“土砂锅和铜火锅相比,铜锅上火快,加热快,开锅也快,大概七八分钟就可以上桌。土砂锅壁厚,传热相对慢,开锅也就慢,需要15-20分钟才能上桌。不过,土砂锅热得慢也冷得慢,食材香气释放得更持久,滋味也更加醇厚。”做了30多年的厨师,范林云认为还是土砂锅的味道更有味道。
  

现如今,人们都没多少耐心,总是急不可耐,但是食材的味道在缓慢释放中才能更为充分。一般燃气的温度能达到1300°左右,而木炭的温度在800°左右,用不同燃料催熟食物,自然也有不同的风味。这也就是很多人觉得传统柴烧的灶具做出的食物更有味道的原因,各种食材在木炭火的加热下,逐渐释放各种营养物质,并不断融合,成就了最醇厚的滋味。
  

按照传统,土砂锅里一般加的是十样食材,也叫什锦锅,有传统烧肉、丸子、油炸豆腐、油炸土豆、干金针、娃娃菜、土豆粉条、排骨、小酥肉、海带。“咱山西平定的土砂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锅比较深,容量大,食材可以充分被骨汤包裹。”范林云说。
  

都说“战士的枪,厨师的汤”,汤的好坏决定着砂锅的味道。“汤都是用猪的大棒骨、脊骨和老母鸡一起熬,熬到成为奶白色的浓汤才可以。一般熬一锅汤也就够十五六口砂锅用。”这是范林云熬汤的秘籍。
  

土砂锅没有经过挂釉,透气性更好,而且不会与放入其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更容易保持食物的本性。砂锅坯料里所含的石英、长石、黏土等材质经过高温烧制,能在器物表面形成均匀的细小砂状颗粒,使砂锅结构均匀稳定,受热较金属炊具低,散热也慢,因此不会出现食材表皮已焦,里面还是夹生不熟的尴尬。食物在慢熟的过程中与水分子充分循环交融,香酥软烂。现代科技检测也发现,砂锅的陶土材质在受热后会释放远红外线,波长较长的远红外线能帮助蛋白质更好地分解成氨基酸,这也是砂锅炖出的食物吃起来滋味更鲜香浓郁的秘方。如今砂锅在日常炊具中确实已经鲜有踪迹,但是并没有退出餐桌,它以自己“润物无声”的特点,发挥着自己的优势。
  

砂器在烹饪炊具界的地位其实当数老大,可以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烹饪用具。在我国制作砂器的区域也十分广泛,分散在各省,规模大小不一。平定砂锅、荥经砂锅、织金砂锅、广州土锅、禹州砂锅等等,都是国内较为传统的砂锅,因而滋味各异的砂锅菜品也是遍布大江南北。
  

寒风萧瑟的时节,一口热气腾腾的砂锅总是能有温暖人心的力量,能让你从容不迫地享受美味,时间也仿佛慢了下来。
  

天凉了,家里需要备一口砂锅了。


来源:山西晚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