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吊锅来灵感,“草根发明家”陶远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创新

7年间发明16项专利,全部用于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国网武汉市江夏区供电公司的配电运维工陶远东,是同事间出了名的“草根发明家”。10月27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该公司的创新工作室见到了刚巡线回来的陶远东。

“发明创造并不难,只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善于发现,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陶远东说。

陶远东发明的车载可伸缩行李架。记者梁爽 摄

一线配电维修员迷上了发明

陶远东是江夏区郑店街人,出生于1985年9月。从小,陶远东就喜欢捣鼓各种工具,动手能力强。“当时有个邻居是木匠,我就学着他砍木头,手还受了伤,直到现在还能看到疤痕。”陶远东说。

2007年,陶远东从部队退伍后,来到江夏区供电公司安山供电所,成为一名基层的配电运维工,主要职责是对辖区供电线路的维护和巡视,有时也需要登上电线杆抢修。

15年来,安山街的各个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今年夏季出现了罕见的连续高温天气,因为要在对市民们影响最小的凌晨时分维修作业,陶远东连续两个月住在供电所内,凌晨维修、白天待命,圆满完成了保电任务。

2015年,陶远东发现工友们在登电线杆作业前,都会在登杆脚扣上缠一段铝丝或者铜丝来防滑,他根据这一现象研制了一款专业防滑器。“我说我发明了防滑器,工友们都不相信,以为我只是说说玩玩。”陶远东自费将防滑器制作了出来,并申请了他的第一个发明专利。自此以后,他的创新之路一发不可收。

吃饭时突发灵感完成创造

陶远东发明的低压配电柜操作杆。记者梁爽 摄

杠杆拔钎器是陶远东最得意也是最实用的发明。在日常电力作业时,陶远东和工友们经常需要拔出钉在地下的接地线钢钎,“传统方法操作复杂又容易损坏钢钎,我就想,要是有个专门的工具就好了。”说干就干,陶远东开始利用杠杆原理设计拔钎器。一下班,他就窝在集体宿舍内,用切割机、手电钻、电焊等工具反复钻研。每次一“开工”,楼下的工友们就打趣:“安山所的小发明家又开始劳作了!”

然而,对于拔钎器的固定装置,陶远东一直没想到合适的方式。周末,陶远东和家人去吃湘西吊锅,吃着吃着,陶远东的眼睛就盯在吊锅上不动了。“这个吊锅的钩子不就是最好的支撑固定方式吗?”随后,陶远东很快利用吃饭时产生的灵感,将杠杆拔钎器设计了出来。“运用杠杆原理创新的拔钎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钢钎的使用寿命。”陶远东告诉记者。

在对低压配电柜进行操作时,传统方式需要人员登梯手工操作,不方便又有安全隐患,为此,陶远东发明了低压配电柜操作杆,终结了配电柜无配套操作工具的历史,提高了安全操作能力,获得两项发明专利证书和2018年湖北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三等奖,目前成果已在供电系统应用。

带动工友们一起创新发明

方便取放梯子的车载可伸缩行李架、造价低又操作简单的嵌入式电缆绝缘包裹装置、使用电磁原理的自动翻转座位牌……陶远东的发明获得了16项专利,多项成果已经投入使用,其中6项专利成果在江夏区供电公司创新工作室内展示。

2015年,国网武汉市江夏区供电公司成立了创新工作室,陶远东热爱创新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事,有五六个志同道合的工友经常和他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搞创新发明。近五年来,江夏区供电公司已申请专利52项,其中发明14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获得国家专利证书37个。

陶远东正在和同事们讨论专利。本人供图

“陶远东目前是武汉供电公司的基层维护人员。与一般的科研人员的发明创造不同,他的发明非常接地气,来源于工作,也应用于工作。”安山供电所副主任全杰说,“陶远东的创新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大家都觉得创新专利很高深,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发明家。”陶远东说。

(长江日报记者梁爽 通讯员祝刚)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