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应以个性化服务赢得消费者

 

□ 本报实习记者 胡 静

作为2022年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今年国庆小长假表现颇为亮眼,各种新玩法和新花样层出不穷:在古镇感受国潮文化魅力、在野外体验“露营+飞盘”的乐趣、在博物馆中“穿梭”千年时光……而活动之外,最“火”的当属民宿,据有关新闻报道,多地民宿“十一”期间价格看涨、一房难求,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赢麻了”。

其实,小长假还未至时,有关民宿的话题就已经在网上持续发酵——“国庆将至,各地‘民宿游’受热捧”“民宿价格上涨,提前半个月都订不上”“部分民宿贵过五星级酒店,高端民宿一房难求” ……可以看出,不仅仅是“抢手”,“贵”也成为今年国庆有关民宿消费的关键字眼。那么,“十一”假期的民宿价格到底有多贵?这从一些新闻标题可见一二——“价格直逼马尔代夫”“‘民宿游’贵过欧洲游” ……究其原因,是因为今年国庆假期,周边游和本地游仍然是消费者的出行首选,而民宿则承担了部分目的地作用,除了有效缩小旅游半径外,它还将住宿与游玩有机结合,打造“吃住游购娱”一体化体验,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智科技日前发布的《2022年国庆假期民宿经营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全国民宿非房费收入占比达3.2%,这也表明,与传统酒店和旅馆不同,民宿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个性化产品方面,而不仅只是简单的住宿功能。从这一点来说,民宿或可谓贵得有道理。

然而,价格上去了,品质跟不上也不能真正留住顾客。在民宿市场相对成熟的国外,个性化服务已然成为民宿行业独有的一道“风景线”:有些民宿不仅提供接送机服务,还为每一位入住的客人量身打造旅游路线;有些民宿的房东亲自为客人当导游,带领客人领略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地方美食……这些与众不同的暖心而特殊的服务,让民宿有别于“冷冰冰”的酒店和旅馆,也成为民宿快速俘获人心、赢得市场的“不二法宝”。回望国内,因为民宿起步较晚,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尚处于摸索和成长阶段,但近些年,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明显的进步:比如,提出了独具匠心的“民宿+”概念,衍生出“民宿+文创”“民宿+研学”“民宿+探险”“民宿+康养”等产品及业态;再比如,持续不断加强监管,北京、成都、珠海等城市都先后出台了有关政策,对民宿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风物长宜放眼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国庆节“赢麻了”的民宿行业如果不想短暂“虚火”,还需要躬下身来,从长远出发,精耕细作,不断优化升级,就像一位网友的切中肯綮之语:“民宿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以高消费为目标定位自己,而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以高质量、个性化服务赢得消费者的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