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平市残联: “三融三提”打造“如康家园”发展邹平样本

近年来,山东邹平市残联整合扶残助困政策、阵地、队伍等资源,聚焦政策、业务和模式融合,推进功能提升、运营提效、服务提质,打造“如康家园”融合发展新样本,并受到中国残联肯定。

推动政策融合,促进“如康家园”运营提效。按照“一镇街建成一处如康家园”的目标,建成运营“如康家园”17处,实现了16个镇街全覆盖。工作中,重点抓好建设运营“三度”:一是政策契合度。统筹整合省市县残疾人托养补助、残疾人之家一次性建设补助、辅助性就业机构奖励等资金,加大“如康家园”运营补助力度。同时,推动各项试点工作落地“如康家园”,或依托现有试点机构建设“如康家园”。邹平市九户镇“如康家园”承接民政部门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试点,2021年获得30余万元资金支持,2022年又获得市级15万元左右的财政资金补助,实现了政策叠加健康正常运营。二是功能完备度。2021年以来,邹平民生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承担民政部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邹平市残联通过嫁接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等功能,在民生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建成码头镇、台子镇“如康家园”,“如康家园”工作和机构养老、精神障碍者上门服务实现了双提升。三是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挥阳光助残公益协会17支分会7100余名志愿者的服务优势,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如康家园”宣传、服务、运营等工作,促进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唱响“聚力如康、共享阳光”主旋律,“邹平市阳光助残公益协会”“爱心妈妈”“福康助残”“彩虹助残”“绿丝带志愿者”等爱心公益组织先后到“如康家园”开展志愿服务50余次,捐赠图书、食品等价值近3万元,大力营造全社会帮扶支持“如康家园”的良好氛围。

推动业务融合,促进“如康家园”功能提升。日间照料、社区康复、文体活动、志愿服务、辅助性就业是“如康家园”的基本功能。近年来,邹平市残联推动“如康家园”残疾人托养与重度残疾人照护、社区康复服务与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场地、技术、人员等的效益最大化。

一方面,突出服务特色。结合镇街残疾人工作实际,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培育亮点服务项目。比如,九户、明集、魏桥、码头4处“如康家园”累计为219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集中和居家照护服务;码头、韩店、西董、台子等4处“如康家园”累计为423名精神障碍残疾人提供了集中和社区康复服务。另一方面,突出项目创新。2022年以来,邹平市大力推进“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试点,实行残疾人劳务派遣到企业的形式,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就业保障,解决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目前,已完成与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和集中就业“如康家园”的对接,争取近期“开花结果”。

推动模式融合,促进“如康家园”服务提质。在抓好“如康家园”基础性服务的基础上,推进“如康家园”开展融合发展和模式创新(17处“如康家园”中,有3处与医疗机构融合、9处与养老机构融合、3处与社会组织融合、2处与企业组织融合)。重点推行“以残助残”服务模式,主要是依托“如康家园”对残疾人进行居室助洁、个人助餐、衣物洗涤、个人护理等技能培训,残疾人变身职业“护工”,为居家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护、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等上门服务,轻度残疾人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积极走出家门,实现了残疾人融入社会,发挥自身价值,部分满足了残疾人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比如,九户镇“如康家园”筛选劳动能力较强的11名残疾人成立“帮帮服务队”,为107名符合照护服务条件的困难重度残疾人,每月5次提供陪护、康复、护理、家务等上门服务,服务队成员每人每天可获得15元劳动报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通过“三融三提”,不断拓宽“如康家园”服务广度、提升服务温度、挖掘服务深度,真正办成残疾人的康复之家、就业之家、幸福之家。《中国残疾人》杂志2022年第5期以《分类精准施策,上门贴心服务》为题,刊发了邹平市经验做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