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老建筑视频火了,他用镜头讲述身边的历史建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30日讯(记者汪峥)近日,一组拍摄江岸老建筑的短视频,在新浪微博上,引发了不少武汉人、特别是江岸本地人的关注。视频中,大智门火车站、巴公房子等历史建筑,纷纷出镜,由一位位与老建筑密切相关的人,讲述这些建筑的过去和现在。

古德寺。黄翼供图

这些视频的作者是37岁的武汉文博摄影师黄翼,作品发布在他开设的微博话题“动脉影之秘镜”中,截至目前,该话题累计阅读量已达到4000万。一批位于江岸区的历史建筑故事,正在秘镜话题“影动江岸”栏目里,陆续上线。

在互联网上,黄翼以拍摄文物出名,有人说,他的摄影作品是文物的“艺术照”,总能以最美的角度示人。今年,他把镜头对准了伴随他成长的江岸历史建筑群,创作了“影动江岸”这一系列作品。

在黄翼眼中,拍摄历史建筑,更多则是讲述人的故事。他认为,所有的历史,都是与人相关的。这些建筑和它的故事,没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拍摄前,黄翼会特意前往这些建筑“踩点”。“通过与这些建筑关联的人的讲述,老建筑的故事,才会活起来。”

大智门火车站。黄翼供图

在讲述百年历史的大智门火车站时,黄翼找到了当年在汉口火车站复刻大智门火车站元素的设计师谭刚毅,用设计改造的理念,讲大智门火车站的“重生”。在视频里,谭刚毅告诉观众,用向史而新的精神,将历史的精髓与新时代的需求结合。“老建筑,就在这陪着你。”

湖北省电力博物馆的钟楼。黄翼供图

85岁的原湖北省电力公司员工王淑清作为亲历者,在视频中讲述了江岸老楼故事——湖北省电力博物馆的变迁,从当年点亮武汉第一盏电灯的英商电灯公司,到如今的湖北省电力博物馆,王淑清参与、见证了这座老建筑的变迁,而她也通过自己的故事,从一线工人到退休市民的不同感受,展现了这座历史建筑和时代的变迁。

黄翼(右)与古德寺的访谈对象。黄翼供图

黄翼向记者表示,用人的故事去表达,更能展现历史的价值,“比如说关于这些建筑,时代的发展,人的命运变迁,这些建筑就在这里静静地看着,这就是一种历史的故事。”

此次制作江岸老建筑视频,还让黄翼收获了意外惊喜。在“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发布后,一名粉丝在微博里展示了这幢历史建筑当年股权转让合同等文件,这名粉丝回复,这些文件是他从香港一家古董店发现的。这些关联,让黄翼更加坚信,历史与人的关联才更有价值。

在互联网上,黄翼更喜欢以“动脉影”的名义出现,自从2012年以拍摄陕西省博物馆文物出圈后,“动脉影”几乎成为文博摄影界的标杆之一,在知乎等互联网论坛上,甚至有人特意开设了讨论的他的话题,而在微博上,黄翼则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一个发照片的人”。

近年来,较之于此前更多展示外地文物,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今年,他也逐渐把镜头对准了武汉本地,江汉关的钟楼、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等本地的文化元素,逐渐出现在他的画面里。他说,下一步,希望用更多的作品,展现武汉的历史底蕴和武汉人的故事。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