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腊味飘香时,最是诱人鸭脚包

腊味,是阳江人与时间共同谋划的一种美食,其中的头牌,自然是腊肠、腊肉和腊鸭,这是阳江人秋冬饭桌上的重头戏。紫罗山下的新洲镇自然也不例外,秋冬时节总有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在晾晒的一排排腊味中,用多种材料包裹成的鸭脚包更是新洲独有的风味。

新洲镇的鸭脚包是阳江地区的一道地方特色风味小吃,风味独特,久负盛名。近日,记者来到新洲镇传统腊味手艺人赵良伟的家里,一进门,阵阵腊味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禁对这传统手制的腊味产品着迷,除腊肠、腊肉和腊鸭外,那一个个、一排排红亮紧实的鸭脚包,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油光,色泽金黄,让人垂涎三尺。

image.png

赵良伟一家人正在制作鸭脚包。

“极负盛名的鸭脚包,是新洲镇出名的土特产,与其他城市的鸭脚包的区别在于腌料和制作方法有所不同,新洲的鸭脚包偏向于酱香味,口味清香,地域文化浓郁。”赵良伟介绍,鸭脚包在包裹好之后需要放到秘制的酱料中腌制一夜,再进行晾晒,然后隔水蒸熟即可;而其他城市制作鸭脚包会以柴火进行熏制烘烤,熏制好的鸭脚包在食用时,佐以辣椒、姜丝、大蒜、葱、料酒进行烹饪。“新洲的鸭脚包保留了食材原本的味道,而其他城市的鸭脚包佐料味道更重,有明显的地域口味之差,各有各的特色。”赵良伟说。

“我们做腊味的手艺已经历经三代,我爷爷那时候根据新洲传统制作腊味的方法,进行改良、创新,研究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制作腊味方法,后来我的父亲学会了爷爷制作腊味的手艺,再到我这一代,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当起了一名传统的腊味手艺人。”今年30多岁的赵良伟说,在阳江特别是新洲等腊味生产地,很多人从小就接触腊味了,鸭脚包这味特色腊味贯穿了新洲人的童年,食腊味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传统的情怀。

赵良伟介绍,鸭脚包是把制作腊鸭剩下的鸭脚、鸭翅、鸭肝、鸭下巴,连同五花肉一起,用晒干的鸭肠捆绑好,加以配料腌制后晾晒而成,制作工艺复杂,味道香醇,已成为市民酒席、家宴中的佳肴,居家、旅游、休闲、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

赵良伟告诉记者,制作鸭脚包的主要工序仍然坚持传统手法,如坚持选择新鲜的“鸭碎件”和五花肉作为食材,腌制、晾晒、回香等每道工序,均要求细致、严格,保持传统的风味和口感。“制作鸭脚包的工序较琐碎,需要用盐、糖、酒等配料把腌制腊鸭后剩下的‘鸭碎件’连同五花腩肉腌制一夜,再晾晒一两天后,才能包扎鸭脚包。”赵良伟表示,食材备好后,包裹鸭脚包的方法是关键,先取一只鸭脚或一块鸭翅、鸭下巴平放于手上,再依次放上鸭肝、猪肉,用鸭肠把这“三大件”扎紧,把鸭肠末端用竹签塞进最里层,一个鸭脚包就成形了。“鸭脚包包裹完成后,将鸭脚包挂到太阳下晾晒15天左右即可。”赵良伟表示,经过风干和阳光的烤晒,鸭脚包变得色泽光亮、肉质坚实,晾晒好的鸭脚包的烹饪方法有很多,如清蒸、焗饭、焖煮、下火锅等。

刚刚包扎完毕的鸭脚包,可以看到其主要由“鸭碎件”构成。

新洲腊味符合阳江人的口味,风味更香醇浓郁。也正是这种味道,让新洲腊味成为了不少阳江人甚至外地人记忆深处的味道。

新洲镇腊味生产发展协会秘书长陈凯琳表示,新洲镇是我市知名省级腊味专业镇,有着市级腊味制作技艺“非遗”认证,并于今年6月份成立了我市首个腊味生产发展协会。腊味作为新洲“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品,目前,全镇上规模的腊味加工厂有20多家,年产量可达70万斤,年产值3500多万元,拥有“娥姐”“众生”等多个知名腊味品牌。

陈凯琳说,近年来,腊味成为新洲镇一张美食新名片,腊味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融合创新、多元化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把腊味技艺和腊味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市民从舌尖上尝到更美味的“新洲味道”,助力新洲镇打造成为阳江地区对外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示范窗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