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清水县黄门镇:村社联建强服务 典型示范促发展

今年以来,黄门镇紧盯全县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和打造“六个特色乡镇”的总体布局,围绕乡村建设这一主线,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呈现出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良好态势。

黄门镇立足“一梁一山一河一川”的区位优势,在乡村建设上突出规划引领,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注重保护乡村风貌,注重培育优势产业,厚植文明新风,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村美人和、宜居宜游的和美乡村,精心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  

走进小河新村,一排排崭新的院落整整齐齐,平坦的水泥道路和宽敞的活动广场干净整洁,院墙和宣传栏上,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孝老爱亲等内容的宣传画,一幅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文明新风迎面吹拂。

小河社区是一个易地搬迁的新农村,按照“搬迁分散村、整合中心村、建设大社区、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分三批将9个自然村286户1452人搬迁至黄门川中心地带,建成新农村,成立小河社区。农户住宅统一设计为115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并配套建成花园式文化活动广场、小型简易化粪池、污水处理站,实现排水排污管网的现代化、标准化。

小河社区成立以来,建成1450㎡的综合办公大楼一幢,5400㎡广场一处,两层小别墅286幢,配套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和污水处理体系,创建“一站一馆一超市““一家四室四中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同时,建立村级便民点流动值班制度,确保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彻底解决原村居民有事“两头跑”的问题。“小河社区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完善了居民协商议事机制,真正把便民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黄门镇小河社区干部李桃桃说。

“搬到小河社区,生活质量改变了很多。便民服务中心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且离学校比较近,出去采购东西很方便,平时送完孩子上学,可以到附近的餐馆、超市打工,给自己挣一点零花钱。”小河社区村民田巧艳说。

小河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美丽易地搬迁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典型示范强引领,德治为先促共治。硖口村紧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探索“典型示范强引领,德治为先促共治”新路子,在努力打造 “德治先导型”乡村治理示范村上务实功,求实效。通过宣传表彰“产业致富带头人”“稳定脱贫示范户”“崇文重教示范户”“身残志坚女强人”“十里八乡名中医”“孝敬公婆好儿媳”等六类先进典型,深入挖掘他们身上蕴含的崇高品质,弘扬先进模范的道德感召力,用眼前人和身边事激发全村群众向上向善,参与乡村建设。

“现在'小洋楼'住上了,大家都享福了。早上起来去广场锻炼,下雨了出去路也不滑,自来水就在锅旁哩,吃水出行特别方便。”硖口村村民孙桃花说。

“现在村上巷道整洁,也没有垃圾。大家都很自觉,垃圾都能扔到垃圾桶里面,卫生特别好,我们住着干净卫生,心情也舒畅。”硖口村村民王定成说。

“峡口村是2021年县级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村,我们铺设管网1960米,3个自然村硬化道路36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铺设步道400米、水渠盖板450米,装置花园围栏300米。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重点从围墙、水渠治理等方面精致打造,使村庄面貌进一步提升。”硖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军说。

硖口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把“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人就是一个方向” 的引领机制和“典型模范树新风,新风感染身边人”的工作思路相融合,激活乡村建设内生动能,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建成了一个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丽幸福新硖口。

“黄门镇按照全县乡村建设的总体布局,以下成村省级示范村建设为引领,硖口村、马什村等精品村、达标村建设为拓展。对照乡村建设标准,以村庄规划为先导,不断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能力。探索出‘典型示范强引领、德治为先促共治’和‘123’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了乡村建设的成效。”黄门镇镇长成治华说。(图/文 融媒体记者 刘鑫 赵凯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