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楼丨自来水有点咸?翻看一本杭州抗咸史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静漪 朱承

自来水有点咸?这两天,萧山、滨江人民都当上了“海的女儿”。经两地水务公司回应,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到钱塘江“咸潮”的影响。

“盐水入侵”,这对很多老底子杭州人来说并不是新鲜事,杭州的“抗咸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01

顾名思义,咸潮是由潮汐、上游径流等水文、气象因素共同孕育的产物。入海河流的淡水和涨潮上溯的咸水相互混合,出现海水“倒灌”,这在长江、珠江等河口地区都会发生。

秋冬或旱季是咸潮的多发时期。钱塘江的含氯度一般在8-10月出现峰值,11月到第二年2月逐渐减小;在潮汐的作用下,每月农历廿九到初五、十三到十九也可能受咸潮侵袭。

所以,其实每年杭州都在默默对抗咸潮。今年大家感知度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加强因素:

据气象部门监测,出梅以来浙江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少五成多,伏旱连秋旱,使得钱塘江上游来水明显偏少;

同时,今年受天文大潮影响,咸潮一直上溯到闻堰三江口。

10月24日至29日,钱塘江出现今年度盐分最高咸潮,南星取水口盐分最高达到4500毫克/升。

这是有多咸呢?正常情况下,取水口盐分应在250毫克/升以下,一般在30-150毫克/升之间波动。

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当水中氯化物含量超过250毫克/升,不能用于自来水源水。不过,除了氯化钠之外,氯化镁等其他氯化物含量非常轻微,短期饮用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高盐分主要是对精密工业设备、饮料企业和农业作物等不太友好。

好在,今天上午,自来水的味道已经淡了不少。

02

杭州人苦咸潮久矣。

早在1951年,《浙江日报》就开始关注浙东咸潮。当时的报道,大多关注咸潮对农业的影响。

“浙东滨海地区,也有较大平原,全靠陡闸御咸蓄淡,以资灌溉,但所有陡闸,大都久年失修,清水外漏,咸潮内浸,对于农田,往往未受其利,先蒙其害”。各地人民用淡水冲去咸潮抢种连作稻,采用新技术修复咸土地,帮庄稼争取生长空间。

咸潮也入侵了城市生产生活。“解放以后,随着杭州市工业生产、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全市供水量增加了几十倍……近几年咸潮期间,贴沙河水无处补充,只得直接用咸水作为源水,这给全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困难。”

1978年,杭州闸口站最大氯度达到了2990毫克/升,在1978年10月到1979年1月的4个月里,杭州市区市民喝咸水长达112天;

1994年7月底,连续4天,钱塘江咸潮持续时间每天达20至24小时,几乎不给水厂以抢水时机,杭州市大面积断水。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程,每年下半年,咸潮都是热点话题。

彼时,“抗咸”一靠老天下雨,二靠上游水库放水。降水能形成钱塘江干流洪峰,冲刷下游江道。而如果新安江水库、富春江水库的蓄水充足,也能“以水攻咸”,对冲下游咸潮的上溯,这也是当时水务部门的主要应对措施。

和咸潮“打时间差”也是一策,避咸蓄淡的水利工程兴建起来。1974年,钱塘江上游珊瑚沙建设一座蓄水库,每年约有2个月,杭城都改用储蓄在水库的淡水。

1995年,杭州实施了抗咸一期工程,为珊瑚沙水库新建进出水泵房等,进一步提高水库抗咸能力。工程通水后的1996年10月,《抗咸工程顶住八月大潮 杭城居民基本解除“闹水荒”、“喝咸水”困扰》见诸报端:

“……咸潮来之前,使珊瑚沙水库和各水厂避咸池以及全市居民住宅的屋顶水箱全部蓄足水”,使得“生产1分钟没停,供水1吨未减”。

03

在杭州抗咸史里,2003年是个重要年份。

当年下半年,强咸潮再次来袭。11月7至9日,由于江水含氯度严重超标,珊瑚沙水库出多进少,水位降到死水位以下。杭州市区被迫采取降压供水,出现大范围停水。

精细调度!省防指召开抗咸工作协调会议,研究抗咸供水方案,着手再提高珊瑚沙水库的取水能力,并向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发出了顶潮拒咸函件(令),要求新安江、富春江水库下泄函件规定的水量。

珊瑚沙水库

后来,这套抗咸供水方案和机制便延续下来,日趋成熟。在千岛湖配水工程通水前的16年间,抗咸办成功开展了380余轮的抗咸调度和多轮改善水环境调度,确保杭州市区正常供水不受咸潮影响。

用远水解近渴,切换水源地才是治本之策。从千岛湖往市区引水,是起自上世纪70年代的想法。同样是在2003年,浙江下定决心全力推进千岛湖配水工程。

这条浙江水利史上输水隧洞最长的“超级工程”,西起淳安千岛湖,东至余杭闲林水库,全长113.22公里。从闲林水库向下游的输水线路,主要规划建设闲林水厂、九溪线、城北线、江南线,总长73.04公里。

截至目前,配水及九溪线、城北线工程已陆续建成,总引水量约21.58亿方。原钱塘江水源的四座水库实现了以千岛湖为原水、钱塘江为备用的双水源保障。清冽的千岛湖水一路自流,进入杭州江北市区的千家万户,杭州主城区抗咸工作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那么,萧山、滨江和大江东市民何时“上岸”?涌金君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千岛湖配水江南线工程采取分段施工,目前前两段已竣工,最后一段过江段的施工“进度条”已超七成,新建的配水站也已完成六成。

没能和主城区人民同步实现双水源保障,主要的原因,在于这项工程难度太大,不光在华东地区属首例,在建设过程中也遇上了不少“硬骨头”。

想象一下,要在钱塘江底下30多米深处挖5-6米宽的大隧道,地质复杂、地铁6号线施工、取水口调整、高压铁塔等一系列难题,每项都需要请专家论证、考察。

用“有点甜”的湖水摆脱咸潮,杭州抗咸史还在续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