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共克时艰丨一场如“开盲盒”的手术

  记者 巴莎·铁格斯 通讯员 马承璐

  “孕妇赶来的路上,我们手中只有一张B超单。说实话,那场手术就相当于‘开盲盒’。”10月30日,江苏省援疆医疗队主任葛志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江苏省援疆医疗队主任葛志平与当地医护一起救治产妇。伊犁州传染病医院供图

  手术要从10月20日下午接到的一条紧急救治消息说起。

  “伊宁县喀什镇一位孕妇凶险性前置胎盘、疤痕子宫、两次剖宫产史,从20日11时起,腹痛伴流血增多,累计出血量500毫升左右,需从伊宁县人民医院转入我院救治,产妇高龄、孕周33周+5天,不快速处置随时有生命危险。”10月20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传染病医院接到救治消息。

  江苏援疆医生葛志平是国内一流的产科专家,经验丰富,接到消息后,立即启动了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手术应急预案,组织了产科、麻醉科、手术室、新生儿科、ICU、血库等科室进行了术前多学科讨论,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新生儿抢救等各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

  “病情凶险到什么程度,我们没有更多的资料来评估。”葛志平介绍,孕妇为高危产妇伴有中度贫血,这台手术为产科的四级手术,难就难在时间紧迫,只能等见到孕妇后根据既往经验再去评估。为阳性感染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术中气溶胶的扩散、血液的污染、羊水的喷溅都极易让操作人员感染病毒,参与手术的人员都必须做到三级防护。

  “孕妇还有多久到达?”

  “2个小时。”

  “大家快速集合,抓紧做好术前准备。”

  “让伊宁县人民医院先把孕妇B超单发来。”

  “准备好6-10个单位的红细胞,最起码要准备600-1000毫升的血浆、10个单位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元也准备2~4克。”

  10月20日夜,在伊犁州传染病医院手术室内,一场生命接力的手术方案正在紧张准备中。

  孕妇转入伊犁州传染病医院二病区,葛志平带领伊犁州本地医生一起讨论病情后,决定即刻进行剖宫产手术。

  考虑孕周33周+5天,江苏援疆医疗队助产师张亚囡与儿科副主任医师丁蓉、护师尹长芹快速评估,组建以丁蓉为组长的新生儿复苏团队,指导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陈霞医师、伊犁州新华医院助产师古丽孜拉进行早产儿复苏抢救准备工作。

  23:22,手术正式开始,5分钟后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产房传来喜讯,一名男婴顺利出生,母子平安。

  “手术顺利结束后,现场所有人相视一笑,对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来说,看到新生命的诞生,有种非常强烈的自豪感。”葛志平说。

  “该新生儿因为早产、缺氧,转入新华医院新生儿科救治,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稳定。”伊犁州新华医院办公室主任、州传染病医院综合组负责人尹建昭表示,伊犁州传染病医院产科、儿科是临时组建,专家资源薄弱。江苏医疗队产科葛志平、儿科丁蓉两位主任不仅专业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在管理上富有经验,除了亲自手术之外,她们还全面指导业务工作,出谋划策大力推进科室的建设和管理,为产科和儿科的患者救治做出了突出贡献。专家们通过手术、培训,积极发挥带教作用,提高了伊犁当地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