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被确定为全国加强乡村地名管理试点县

近日,从国家民政部传来喜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被民政部确定为“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县。这是今年国家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加强地名管理试点工作,据悉,全国共有70个试点县区,山东省6个,阳信县成为滨州市唯一被列入全国名单的试点县。

“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是民政部为深入推进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而开展的试点活动。主要通过乡村地名命名设标、乡村地名采集上图、乡村特色资源宣传推广和乡村地名信息服务应用等,进一步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满足数字乡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地名需求。

阳信县地名文化资源丰富,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有四张靓丽名片,分别是中国第一“牛”县、中国鸭梨之乡、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基地、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阳信县万亩梨园风景区由6万亩梨园组成,集中分布的万亩梨园形成宏大的天然氧吧,景区现建有“观花台”“仙女授梨”、梨乡民俗博物馆、梨祖杜母·甘泉驻跸等景点。阳信县依托民俗文化和民间收藏等,发展古玩产业、仿古家具产业等,古典家具行业现已发展到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交易额达60亿元,在古家具行业享有“北有高碑店,南看阳信县”美誉。

阳信县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拥有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毛岸英旧居以及流坡坞阻击战遗址等多处革命遗址,现有各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张家集土改纪念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流坡坞阻击战遗址、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阳信县烈士陵园)。

阳信县民俗文化缤纷多彩,是“山东曲艺之乡”,传统曲艺保护工作被评为“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十大亮点”。洋湖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鼓子秧歌”作为民间舞蹈形式,在阳信县历史久远。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会充分利用古旧家具产业优势及东方朔曲艺文化,不断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把收藏艺术小镇打造成了山东省人文新名片、京津旅居康养新地标。

阳信县被列入“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县,将以此为契机,借助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地图企业技术支持,开展地名上图和更新完善、提名文化宣传等活动,方便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推广乡村地名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健全完善地名文化挖掘、培育、保护等各项机制,通过图书、展馆、宣传片、征文、地名标志以及即将出版的《阳信地名故事》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地名文化,全方位打造阳信乡村地名文化“特、亮、优、新、深”建设工程,形成地名品牌五大特色,赋能阳信乡村地域文化振兴,更加保护好、管理好、挖掘好地名工作。

记者:翟成新;通讯员: 孙连玉 刘娜

阳信融媒发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