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湖湿地成候鸟栖息天堂

常德日报记者 曾玉英 通讯员 童骞 11月1日,一群黑鹳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天空中飞翔,最后栖息在西洞庭湖半边湖边,这是今年来西洞庭湖越冬的首批珍稀候鸟。同时到来的还有东方白鹳,小天鹅,罗纹鸭等,共有近万只。


成群黑鹳在半边湖上飞翔。周国华摄

西洞庭湖地理位置独特,生态保护价值突出,是我国淡水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长江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在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保护区以黑鹳、白鹤等珍稀濒危物种和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内有维管束植物427种,鸟类226种,鱼类112种,底栖动物65种,两栖动物13种,爬行动物20种,哺乳动物26种,湿地资源十分丰富。


白琶鹭。周国华摄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指引下,保护区打出了清理黑杨、湿地禁牧、清理湖上作业行为等修复保护“组合拳”,先后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项目、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和退耕还湿试点项目等,修复退化湿地12.2万亩,营造鸟类栖息地2万亩,恢复湿地植被1.8万亩,湿地保护率达100%。修复后的西洞庭湖保护区生态效益凸显,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数量稳定在30000只左右。


东方白鹳。周国华摄

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今年西洞庭湖保护区的水位远低于往年水位,大面积滩涂提前裸露出来,其栖息地面积缩小近80%。这不仅缩小了冬候鸟的活动区域,减少了它们的食物来源,还有可能加剧人为活动的发生,最终可能导致候鸟数量骤减。为了给冬候鸟提供适宜的环境,确保其顺利越冬,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制定了冬候鸟干旱季节应急预案,每天出动执法人员8人,管护人员20人,对候鸟重要栖息地加强了管控,减少人为活动因素;在青山湖、安乐湖、孔家湖、半边湖、长安湖等10个候鸟集中区域投放稻谷与鱼虾、螺蛳等作为候鸟补充食物,投喂时间长达3个月。此外,监测人员还在天鹅湖、半边湖等候鸟栖息的重点区域加强监测,掌握越冬候鸟的最新动态,发现受伤候鸟及时救助,加大对越冬候鸟的保护,确保候鸟顺利过境和栖息。

“现在还不是候鸟回家的高峰期,再过十来天,西洞庭湖将变成鸟儿的天堂,欢迎市民朋友前来观鸟。”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反嘴鹬。周国华摄


成群的罗纹鸭。周国华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