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图景?来听厅局长说③

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张乐夫: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部门将如何提供保障?

张乐夫: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做好财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将全面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支持我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聚焦支持重点,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和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财政投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我省碳达峰碳中和财政支持政策,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美丽江苏建设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围绕落实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实施南北发展帮扶合作新机制,促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

记者: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江苏是科教人才大省,财政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和安排?

张乐夫:我们支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教和人才投入作为财政重点保障领域。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和多元投入机制,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从2018年的50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75亿元,年均增长10%,推动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95%,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支持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始终是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近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超1万亿元,有力促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以及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健全完善。大力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支持构建以“双创计划”“333工程”为龙头的省级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我们将按照二十大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持续加大财政教育、科技和人才投入,支持不断放大我省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更高水平推进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建设,为我省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财政部门将如何深入践行这一要求?

张乐夫: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直以来,我们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全省财政民生支出从2018年的903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77%以上。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落实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与实施条件相适应,确保了民生保障政策更可持续。

下一步,我们将在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上聚焦用力,支持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实,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养老、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领域财政支持政策,不断提高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支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孔海燕:

为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图景贡献力量

记者:二十大报告对自然资源工作提出哪些重大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孔海燕:自然资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改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我们将全面对标对表二十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工作的重大要求、重要部署,统筹做好国土空间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粮食、能源资源、海洋安全、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等工作,精准保发展、精细护资源、精心惠民生,当好国家安全的守护者、高质量发展的服务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为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图景作出自然资源贡献。

记者: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自然资源部门如何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孔海燕:我们将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服务队,坚持人民至上,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高效配置资源要素,精准保障高质量发展。落实设区市委书记座谈会精神,主动对接服务各地发展急需,优化完善“一市一策”,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切实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困难。用足用好部、省强化用地用海保障系列政策,确保重大项目“应保尽保”。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重点保障一老一小和卫生、体育、教育用地需求,创造高品质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优化省域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编制实施管用实用好用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江苏“1+3”重点功能区建设,让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积极创新政策举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针对基层所需强化政策路径创新,更大力度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政策更接地气。充分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记者: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自然资源部门怎样确保粮食、能源资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孔海燕:我们将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当好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聚焦耕地保护,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聚焦找矿突破,筑牢能源资源安全底线。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加大干热岩等重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强化重要能源基础设施用地用海保障,大力推动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资源保障。

聚焦科学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以空间规划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产业集群优化,形成创新资源要素流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切实保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合理用地需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记者: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自然资源部门将有哪些举措?

孔海燕: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筑牢美丽江苏自然本底。

推进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加快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制,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推进全面节约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自然资源供给改革和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快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实施城镇建设用地提质增效行动,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全面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显化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全面摸清生态产品家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实现路径。深挖“蓝碳”“绿碳”碳汇潜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绿水青山。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

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

记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旅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加快文化和旅游领域现代化建设?

杨志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对此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进方向。我们将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自觉扛起使命任务,把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现代化放在现代化建设蓝图中来谋划,强化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文旅更高水平融合、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大地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模样贡献力量。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艺术作品;聚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等绿色旅游业态发展,更好挑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金扁担”;聚焦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增强文旅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丰富高品质、多样化文旅产品供给,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记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文旅部门下一步如何推进?

杨志纯: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的文旅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着力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更好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赋能文化强省建设作用。

放大艺术创作生产“江苏现象”。坚持用精品力作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组织创作更多抒写历史之美、时代之美、文化之美的优秀舞台艺术和美术书法作品,助力构筑新时代江苏文化艺术高峰。

彰显公共文化服务“江苏特色”。创新实施好“双千计划”“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致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获得感。

形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江苏模式”。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推动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努力建设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强省。

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江苏亮点”。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强化科技数字赋能,加快发展新型文旅企业、业态和消费模式,不断释放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

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推动“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从蓝图转化为实景,培育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等文旅融合高质量产品,努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记者: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旅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谋划和举措?

杨志纯:近年来,我们用好艺术形式和旅游载体生动展现江苏精彩,打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现象级”文化名片,构建“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全国性活动品牌体系,组织创作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高水平建成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策划推出并逐步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

新征程上,我们要围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继续整合利用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化文物资源,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致力打造高显示度、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特色文化标识。重点是持续办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江文化节,积极推动南京博物院等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新打造“水韵江苏”全媒体宣传推介平台,建好用好“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让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

江苏省统计局局长王汉春:

以高质量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

记者: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统计现代化注入哪些新的内涵?

王汉春:我们将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秉持科学精神和法治理念,以现代统计科学和数据科学为内核,以先进统计制度方法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高质量统计数据为产品,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一整套统计工作体系。积极推进统计工作理念现代化、统计标准指标现代化、统计调查制度现代化、统计方法手段现代化、国民经济核算现代化、统计分析服务现代化,确保在统计数据质量持续提高、统计制度方法科学健全、统计调查能力明显增强、统计分析服务优质高效、统计体制机制完备顺畅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统计部门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党委政府“参谋部”、社会公众“信息窗”重要作用。

记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进程中,统计部门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王汉春: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用客观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和专业的统计分析报告,提供更高水平的统计决策服务。

建立健全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方法体系,不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科学监测经济社会运行情况。针对现代化建设涵盖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科学开展量化监测、分析和评价,从数量关系中揭示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特点。

围绕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深入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把握“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强化对中长期问题的研究,全面着眼江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进展、重要成就和重要经验,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跟踪监测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江苏的贯彻落实情况。定量监测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决策部署在江苏的落实落地成效,为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记者: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如何通过统计监测服务引领推动相关工作?

王汉春:为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省统计局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提出构建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体系的相关思路,力求以统计监测和定量评价推动现代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落细。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是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化、指标化,主要内容为现代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我们自去年起组织开展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的研究探索,在苏州、南通、徐州开展地区试点。

今年,我们针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高质量发展本质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各项部署,初步构建出一套包括评价指标模块、政策文件库、基础数据库、典型案例库在内的指标体系。通过充分对比,我们选用目标值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以中等发达国家偏上水平为重要参考,结合江苏实际和发展趋势设置目标值,汇总得到衡量现代化进程的综合指数。我们将开展跟踪监测评价,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全省各领域现代化建设进展情况,努力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陶长生: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供销力量

记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供销社如何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陶长生:供销合作社传统业务是流通,独特优势也在于流通,我们将充分利用全系统244个农产品市场、328个连锁企业、73个农产品电商企业,以规模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品牌化为导向,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加快形成城乡网点广泛覆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流通新格局。

突出抓好产销对接。通过合作社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推动农民合作社与系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常态化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卖农产品”向“卖加工品”转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限,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积极深化消费帮促行动。优化“鲜丰汇”等消费帮促采购平台的运营管理,常态化开展品牌推介、产销对接,扩大省内重点帮促地区和东西部对口支援帮扶地区农副产品主题展馆线上线下销售,逐步建立消费帮促长效机制。今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预计实现销售总额5800亿元,其中农产品销售额2840亿元。

记者:供销合作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准备做哪些工作?

陶长生:接下来,我们主要在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服务主体强、专业水平高、服务范围广、支持力度大、服务质效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全力做好农资保供。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健全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稳价机制,做好重要农时的农资储备、调运、供应工作,推动农资企业向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做好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全力保障江苏粮食安全生产。

加快拓宽服务领域。在做好耕、种、防、收等生产环节服务的同时,引导服务主体向产后烘、储、加、销等延伸服务,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订单农业”等服务。

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区域性云平台,逐步提高市场信息、农产品初加工、销售等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今年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将达1650万亩,力争“十四五”末突破2000万亩。

记者:江苏供销合作社在全国率先开展农药集采统配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这方面如何深入推进?

陶长生: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农药集采统配、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已覆盖58个县(市、区),把供销合作社工作更好地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加快推进农药集采统配,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今年农药集采统配服务面积力争突破750万亩。

抓田头,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按照“定点回收、分类整理、集中转运、专库储存、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加快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抓村头,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我们将推动再生资源企业转型发展,试点开展城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促进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有效对接,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集采统配或包装废弃物回收县(市、涉农区)级覆盖率达90%以上。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